雪域高原留下奉献足迹——我校藏族学生在上海至拉萨列车实施志愿服务侧记

22.08.2015  23:27

          Z164,46个小时,18节列车车厢,13名同学,服务几百名乘客……测绘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次旦罗布通过微信朋友圈将这一串串数字展示给自己的好友,他收起手机,继续在上海至拉萨的Z164列车上进行志愿服务。

          7月14日和8月12日,来自法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医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和口腔医学院等学院的13名藏族本科生,分两个批次,实施了主题为“温暖慈善路,关怀上雪域”的同济大学藏族学生上海至拉萨返乡列车志愿服务。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法学院、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共同举办。该活动结合藏族学生暑期集体返乡这一契机,组织学生在列车上,实施车厢志愿服务行为,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法律咨询、医疗咨询,向藏族同胞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向进藏旅客介绍西藏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以此展示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精神风貌和回报社会的志愿精神。

          热闹的Z164列车餐车

          列车空间有限,乘务组特意为同学们空出了一整张餐桌,来作为“同济大学志愿者咨询台”,为我校学生顺利完成志愿服务任务提供了便利,并通过列车广播,告知有咨询需求的旅客,前来咨询各种信息。听到有同济大学来的志愿者提供法律咨询、西藏旅游攻略、藏语翻译、日常医疗咨询等内容的服务,旅客们纷纷来到位于餐车的咨询台,咨询法律、医学问题和旅游信息。

          志愿者在日间行驶期间,排班进行咨询服务,以满足络绎不绝的旅客咨询,此外,他们还做了详细的内部分工协调,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按照大家的学术特长进行回复,力求解答的正确性。旅客们的问题设计的很广,有些问题回答不出来,就通过讨论,上网检索,而尽量给出客观正确的解答。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阵地”,志愿者在咨询台接受100多人次的各类咨询。

 

          车厢里的普法宣传册和旅游小贴士

          法学院的同学发挥学科特长,走遍硬座、卧铺车厢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他们制作了各部门法相关知识的法律宣传册,分发给旅客并进行耐心的讲解。此外,针对夏季进藏列车较多进藏旅行团的特点,志愿者们把精心准备的旅游小贴士并打印成册,分发给列车上的旅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旦巴塔杰在给指导老师的活动感悟里写道:在“同济大学咨询台”,我主要负责解决旅行者的进藏旅游问题:如何在西藏买到正宗的药?各个地区的特产?进藏以后的如何穿衣?怎么选择最佳的旅游路线?等等,对于旅客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对答如流。还有简单的问候的藏语短语,解决旅客的燃眉之急。还有一些旅游禁忌,如;不得翻阅经幡,不可逆转佛塔,佛像等。有时候并非旅游者不尊重当地习俗,而是他们不了解,所以作为志愿者我们有必要把这些小贴心送给每位旅客。

          同济精神的宣传车

          藏族大学生志愿团成员的个人发展历程也成为了旅客们关心的焦点。口腔医学专业大二学生的尼玛卓玛谈到:在咨询服务期间,很多藏族阿爸阿妈,特别是学生家长,向我们咨询关于内地西藏班的这种的政策方面的信息,还有我们在同济大学的学习生活方面的点点滴滴,毕业后的出路等问题,我们从大学的吃住行、课程培养、课外活动和毕业打算等等方面做了分享。事实上,虽然国家为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接受大学教育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但很多藏族大学生能够在从偏远地区进入同济大学学习,还是通过考试和层层选拔才成为少数民族青年的优秀代表,通过向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直接互动的机会,志愿者们大力的宣传了国家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和同济大学对少数民族学生平日的关心。

          通过在列车上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帮扶,少数民族大学生便成为了联系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纽带,也让更多少数民族同胞们感受到国家、社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视。此次活动展示了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品质,他们的志愿精神证明了我国高等教育不仅仅教授少数民族学生先进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积极引领他们成为具有极强社会责任的接班人。

          正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格桑在日记里写到: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这次的实践活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学校给的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