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藏书家古籍收藏与保护研讨会”举行

11.11.2015  15:21

2015年10月22日至23日,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主办的国际藏书家古籍收藏与保护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研讨会是以私人藏书家为主体、以古籍收藏与保护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暨私人珍藏展览会。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复旦大学校友、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名誉院董、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兼职教授、著名藏书家韦力,中文系主任陈引驰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张志清馆长首先致辞,他表示,在藏书活动中,私人藏书家的私藏和公共图书馆的公藏,是可以而且应该有很多互动。包括复旦大学图书馆在内的公家藏书,得到了历代私人藏书家的鼎力支持,公藏中留下了大量藏书家的收藏痕迹和历史印记,成为图书馆发展事业一股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张馆长强调,这种公藏与私藏的互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和推广这种互动联系,以支持和推动中国的古籍保护事业。

刘承功副书记强调,公藏单位的古籍收藏、保护工作,与私人藏书家的巨大贡献密不可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也离不开私人收藏家的鼎力支持,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古籍收藏与保护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分享经验、交流心得、集思广益、探索未知,使古籍收藏和古籍保护工作更加科学、不断前进。

杨玉良院长指出,研讨会是为了促进公藏与私藏的互动,加强对私人藏书家的私藏应有的重视,会议希望通过吸收不同角度的对古籍收藏与保护的理解,来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探索古籍收藏与保护工作。此外,杨玉良院士特别提到,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正在开化纸研发方面作积极的探索,希望研究院能在大家的支持和协作下完成一项又一项新的创举。

著名出版人、来自美国洛杉矶的收藏家刘冰先生,也对公私藏家需加强交流十分认同。他表示,作为一位复旦老校友和出版界的资深从业人员,很期待能见证未来公藏、私藏互动的模式,并对中华古籍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韦力先生则表示,作为一名私人藏书家,他对杨院士提到的、从科学角度去研发开化纸项目很感兴趣,也希望能为此研究出一份力。他认为中国历来的藏书活动中私藏与公藏关系密切,现今能从藏书家的角度开展这次会议,对古籍保护收藏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陈引驰教授则认为,图书馆的工作与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工作有很多相同之处,中文系与中文学科也愿意为古籍收藏与保护事业贡献一定的力量。

出席会议的藏书家还有来自英国的著名版画收藏家冯德堡先生、美国的艾思仁先生、香港的印谱收藏家林章松先生与刘浩敏女史、北京大学的辛德勇教授、故宫博物院的翁连溪研究馆员,浙江慈溪的家谱收藏家励双杰先生,江苏昆山的文海楼经营者祁学明先生,以及北京的藏书家刘扬、艾俊川先生,上海的藏书家王德、宗旨先生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王红蕾博士、清华大学的刘蔷博士、中山大学的沈津先生以及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专家周振鹤、吴格、沈乃文、唐颐、龙向洋、眭骏、余辉等先生,复旦大学外联处的刘莉副处长、外事处的金莹博士以及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首届古籍保护方向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生出席了会议。

接下来的两天的研讨会,诸位藏书家与专家各抒己见,以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古籍收藏和古籍保护工作提出大量独到的见解,对私家藏书的收藏、编目、保护以及学术价值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截然不同的学术观点展开正面交锋,为探索古籍保护献计献策。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小型藏书家珍藏展览交流会。韦力先生带来了唐渤海国写本历书、宋刻本《注东坡先生诗》与《纂图互注尚书》、明淡生堂抄本、清钱曾述古堂稿本、顾千里批校本等九件珍品,宗旨先生带来百万塔陀罗尼经等、日本五山版本《韵府群玉》、王欣夫先生题跋本等藏品,励双杰先生带来天顺、嘉靖族谱以及南明刻本《伍氏族谱》等,王德先生的宋元明佛经、书口彩绘本李渔一家言诗集等,翁连溪先生的敦煌写经、清宫天禄琳琅藏内府影抄本,艾俊川先生的太平天国路条(洋人护照)、木活字曾国藩讨粤匪檄文,冯德堡先生的中英南京条约签约图、饾版水印画、十七世纪初荷兰出版的中国地图,林章松先生的《汪錡印存》等,祁学明先生带来的影抄顾英的《草堂雅集》等,辛德勇先生带来的南明刻本等,刘扬先生的波尔多酒庄历代庄主签名本等,给参观者带来了诸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