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 薛晟:马克龙带回合作共赢的成果

15.01.2018  09:53

法国总统马克龙10日结束了其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与前任奥朗德只用37个小时相比,马克龙足足用了54个小时的紧密行程来显示他对中国的重视。在这次访华过程中,马克龙除了在西安大明宫发表了一篇长达73分钟关于多边主义的讲话之外,还与习近平主席在媒体的见证下,两国发表了新的联合声明,在相互信任、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水平。

以外交助推国内改革和经济增长

当前,法国经济依然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失业率长期保持在10%左右,GDP增长率不足1%。因此,马克龙在国内推进改革,促进法国的经济增长,需要得到中国的支持,以外交助推国内改革和经济增长。

马克龙虽然是一位政治新星,但伴随着他的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马克龙在国内推行了多项涉及民生的改革措施,并且面对工会的反对采取了强硬措施,让人看到他对于践行竞选纲领的决心。而在野党自身遇到很大问题:中左的社会党的影响力降到了历年最低;极右的国民阵线也在竞选失败后面临对领导人的不信任;中右的共和党则因为总统选举变得四分五裂,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作为法国国内改革主要的阻碍力量,各大工会对于马克龙的态度也不相同,至少从这几次改革来看,马克龙是获得部分工会的支持,这使得他在推行改革措施时,受到的阻力没有那么大。

在马克龙访华前,他的种种举动都是在不同程度地对中国示好:马克龙是第一位在出访中国两个星期前就在媒体上造势的总统;总统夫人布丽吉特也在出访前,通过前往博瓦尔动物园看望中国大熊猫幼崽的机会,发表了她第一篇官方致辞,其中不乏对中国友好的言语。

中法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

在这一切友好举动的背后,是马克龙希望同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中法关系,以促进法国在欧盟及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从中法联合声明上看,马克龙达到了此行的目的。

在叙利亚、利比亚、中东和平进程、伊朗等国际热点问题上,中法两国达成了一致。中东不仅是欧盟,同样也是法国利益的核心地带之一,因此,在这些问题上能够得到同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的支持,无疑会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马克龙深知不可能通过法国现有的实力重塑当年的辉煌,而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战略背景下,法国很难指望同美国发展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因此,马克龙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在地区组织或国际组织中展现其话语权,达到重塑法国大国形象的目标。

推进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是马克龙上台后增进法国国际影响力的最重要举措。在大明宫的讲话中,马克龙甚至用刚学的中文发出了“让地球再次伟大”的号召。中法两国在环保方面的合作,早在2014年公布的《中法中长期规划》 中就有涉及。在此次中法联合声明中,两国将在 《中法中长期规划》 的框架下,一起推动《巴黎协定》 全面、有效和及时落实。

能否与中国签下巨额订单并深入开展经贸合作,是衡量马克龙这次访华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2017年底法国外交部长访华时,专门提到法中经贸问题,表示希望在经济领域与中国建立“平等、透明、高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其言下之意就是希望能够缩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此次会谈后我们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两国元首共同出席台山核电站欧洲先进压水堆全球首堆工程命名揭牌仪式,双方签下吸引眼球的经贸大单,包括天津空客总装线增产协议、飞机发动机采购协议以及价值120亿美元的核能项目谅解备忘录。除了在这些法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两国还会在新领域开展合作。

与此同时,中法两国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马克龙来访也是中国产品通过法国打开欧盟大门的良机。此外,中法两国的合作不再只停留在产品方面,在养老、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能够让我们借鉴法国的先进经验。

法国与德国是欧盟的双核,然而德国现在的政治局势弱化了其在欧盟的领导力。在马克龙的新年贺词中,可以看到他试图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盟的想法。因此,中国在 《中欧合作2020战略》 的框架下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对马克龙来说,无疑提升了法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力。马克龙的回应也相当积极:法国将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与中国开展务实的合作。这不仅符合马克龙期望让法国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引入欧盟的门户这一战略,同时也使得“一带一路”倡议从东亚到西欧有了一个完整的路线。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讲师)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顾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