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袁蕙芸为医学院大一新生讲述癌症中的人文关怀[图]

16.10.2015  12:05

10月14日下午,第十三期“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伍威权堂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文明办主任、国家一级人力资源师袁蕙芸作为主讲嘉宾,为到场同学深入阐述了癌症方面的人文关怀。

袁蕙芸引用三个医疗案例,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医疗救治过程中人文问题的思索。随后,袁蕙芸概述了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针对癌症人文关怀展开深入讲解。她指出,癌症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并通过数据分析展示了中国癌症现状:每分钟有6人被确诊癌症,每天约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并且死亡率都较高。袁蕙芸对发病率较高的五种癌症进行了详细介绍,使同学们对于癌症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准确。

袁蕙芸讲述了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并从疾病、精神状态、社会交往、经济状况等方面剖析了他们的想法与顾虑。她建议患者家属不仅要照料患者的日常生活,还要在精神上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她通过若干真实病例向同学们证明,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助于战胜疾病,而悲观萎靡的态度则不利于病情好转。同学们了解了病患及其家属心态变化的过程,意识到医生的双重责任——治愈疾病和抚慰心灵。

对“如何给予癌症患者人文关怀”这一问题,袁蕙芸认为,诊断的告知要遵循“带着信心与希望告知”的原则,追求委婉的真实与语言的艺术;在患者可能面临“人财两空”的情况时,医生要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帮助病患节省费用。她从理论基础、目标、特点、团队组成等方面介绍了针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项目,呼吁医生消除把病人分为“有治疗价值”和“无治疗价值”的习惯,为每一位病人提供爱心关怀。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临终关怀”这一新兴服务,受益匪浅。

讲座最后,袁蕙芸提出:生命是一种偶然的机遇,而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临终前的尊严与优雅,坦然从容面对死亡也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

现场互动中,袁蕙芸就同学们提出的“医生在患者离世时如何调整自身心态”、“在医疗中如何面对道德底线和自我保护的两难问题”、“女生如何选择内外科”等问题,和大家进行了真诚交流。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得到升华,学习到关怀患者的技巧与途径。“医生,有时去治愈,往往去缓解,总是去安慰”。同学们将肩负着守护生命的责任,怀揣仁爱慈悲之心,在行医之路上矢志不移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