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敏教授主讲“当代中国性别研究:问题与反思”

19.04.2016  12:36

4月15日下午,我校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董丽敏教授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当代中国的性别研究:问题与反思”的报告,正式开启了我院交叉学科博士点“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 高端讲座系列。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施雯、副院长邓志勇、副院长苗福光、党委副书记曾桂娥等出席了启动仪式,参加此次讲座的还有周平教授、唐青叶教授、尚晓进教授等外语学院老师以及研究生,讲座由邓志勇教授主持。

董丽敏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她对新中国前后两个30年不同的女性话语和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董教授的讲座以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两个30年的断裂作为开端,对比了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革命-社会主义妇女主义和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女性主义在理论支撑、国家政策、活动路径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了在不同经济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女性主义实践以及女性话语状态,由此引出了当代中国性别研究的问题所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和全球资本主义的盛行,女性主义实践由之前的与政治、阶级相结合转变为原子化的“个人”建构,“女性主义”话语历经了“女性意识”、“女性主体”、“社会性别”等一系列关键词演变,成为去政治化、注重个体自身的活动。此外,社会层面的妇女实践也选择了“NGO”化的“社会组织”作为维权的基本抓手,这一选择实际上与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和全球资本主义扩张形成了共谋。董教授还探讨了妇联工作在前后两个30年所面临的不同挑战,提出了对今后妇联工作的思考。董丽敏教授指出,“女性主义”作为少数人的政治如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如何在有效完成自身“在地化”的基础上再“政治化”,是当代女性主义实践以及性别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董丽敏教授的讲座内容详实,史料丰富,内涵深刻,既回顾历史,又聚焦当下,明确指出当下女性主义及性别研究和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同时还激发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反思。

在交流互动环节,周平教授阐述了自己对女性主义的思考,曾桂娥副教授向董教授提出了当下学界在女性主义问题上的“左右之争”的相关问题,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同学还提出了关于高知和高收入女性婚姻困难等问题。对此,董教授都做出了睿智的回答与拓展延伸。她机智幽默的措辞和乐观的态度为我们看待当今社会的性别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和信心。

董丽敏教授现任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性别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为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2007.8-2008.2),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2008)。现为上海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婚姻家庭学会理事及北京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女性文化研究”特聘研究员。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