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和保障水平

18.10.2016  23:40

上海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案例系列报道❽

菜篮子”,涉及千家万户。上海实有人口在增长,对蔬菜的需求也随之在增长,特别是上海老百姓对绿叶菜的需求情有独钟。绿叶菜的特点决定了主要依靠地产解决。近日印发的《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明确,要规划保持50万亩蔬菜生产能力、稳定21万亩绿叶菜种植面积。

近年来,本市蔬菜行业积极落实相关举措,加强设施装备建设与管理,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为稳定申城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市郊有条件的蔬菜生产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蔬菜机械化生产,加快推广应用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促进蔬菜生产稳步发展和转型升级,为丰富百姓菜篮子贡献力量。

【模式】

聚焦“机械化+工厂化”,积极发展都市型高效蔬菜产业

杭州湾北岸,水土洁净,空气清新。在奉贤区海兴路的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每天,鸡毛菜、芽苗菜等蔬菜从这里一批批运往本市各大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连锁和院校食堂。

聚焦‘二化’是我们的工作主基调”。星辉公司总经理李育民介绍说,他们围绕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积极发展都市型高效蔬菜产业,加快推进蔬菜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走进星辉绿叶菜核心基地,道路西侧一个个宽12米、高4米的蔬菜大棚连栋成片。一个大棚内,一台意大利进口的作畦机正在作业,几条百米长的田垄已经完成作畦、整齐排列。在另一个棚内,进口的自走式绿叶菜收割机正在收割绿油油的鸡毛菜。机器边行进边收割,3名采收人员站在收割机工作台上,将机器斜面传送过来的鸡毛菜归拢收集到身后的周转筐内。“一条田垄里的菜,机器十几分钟就能收割完,速度是一个工人的30倍,可谓省时省力。”李育民介绍说,这是去年8月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营的一期200亩绿叶菜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在一期机械化生产基地的南面,占地2800亩的二期露地绿叶菜机械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据悉,星辉蔬菜公司加强与市农科院、市农机鉴定推广站的合作,开展绿叶菜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关。近两年来,公司累计安排资金325万元,购置蔬菜机械化生产设备110多台套,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配套。“星辉”也在上海绿叶菜基地中第一个实现了从耕整地、作畦、播种、移栽、采收、包装到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目前,在露地绿叶菜生产的关键环节,公司已经采用成熟的机械装备代替人工,并将继续以绿叶菜核心基地机械化建设为抓手,力争3-5年内露地设施菜田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0%以上。

在星辉,国内唯一的绿叶菜工厂化项目也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走进这个1万平方米面积的芽苗菜工厂化基地,只见整个温室大棚环境整洁安静,偌大的棚里只分散有几名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个装有“地基”的橙色培育箱正由输送线路进入播种区,播种机轻轻接触“地基”便瞬间完成播种。几分钟后,培育箱被传送进1200平方米的大型催芽室接受循环灌溉。那里形似“立体车库”,建有4层栽培床架,可同时容纳280个苗床共11000只培育箱催芽,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完成催芽的芽苗菜,会被送入阳光大棚炼苗,生长完成后送到市民餐桌。

这些芽苗菜,如豌豆苗、空心菜苗、萝卜苗、香椿苗等,一般需要约10天的生长周期,项目每年可满负荷生产2700吨各类绿色、安全、健康的芽苗菜。”李育民向记者介绍,这套国外引进的自动流水线,使得播种、灌溉、催芽、炼苗、收获等大部分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作业,仅质检和包装环节依靠人工进行,因此极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一年能节约人工成本数百万元。借助高效的机械作业,除去包装环节,芽苗菜大棚每年的亩产效益可以达到露天“纯手工”作业的30多倍。“芽苗菜的工厂化生产,是绿叶菜生产的新模式,具有高抗逆、清洁、安全等优势。”李育民表示,星辉公司将力争3-5年内形成5公顷以芽苗菜为主的绿叶菜工厂化生产基地,探索建立和发展有机生态型绿叶菜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逐步推动蔬菜工厂化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合绿叶菜“二化”基地建设,星辉公司还同步构建起覆盖机械化生产区的农业物联网系统,通过中控室计算机网络、手机APP等,实现对生产现场气象、土壤、水源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灌溉、通风等设备的远程控制,为绿叶菜的精准耕种、创新增收提供数据支持。

【访谈】

从“扁豆姑娘”到现代农业品牌的创立者

来到浦东泥城,随便问了一位路人,便帮我们精准地定位了红刚青扁豆合作社的位置,在这片“中国青扁豆之乡”,“红刚”和它的二代掌门人王黎娜已经深深地烙上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市委书记韩正的一句“我要谢谢你”,让像记者这样很多从事“三农”工作的人认识了王黎娜,眼前的她温婉亲和,不失江南女子的柔美,却已找不到当年陆家嘴金融从业者的影子。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王黎娜的脸上始终挂着她那淡淡的标志性微笑,在这笑容背后记者读出的是许多“三农”从业者共有的艰辛,于是记者决定打破常规让对话从理想和快乐开始。

记者:做农业相比做金融更快乐吗?

王黎娜:这是不一样快乐,收获的时候特别快乐,但也很辛苦,当年我还是个小女孩,早上收购农民种植的扁豆,傍晚出发前往蔬菜批发市场,凌晨两三点钟是批发市场最忙碌的时候,之前要抽空休息,有时候躺在硬纸板上就能睡着,夏天的时候蚊子多,市场里充斥着各种气味,当时心里也抱怨,但看着父母更辛苦,也没有说出口,不过现在回想正是因为吃苦多,才有了现在坚韧的性格,而且那时可以时时和父母在一起,想想还是很开心。

记者:除了受父母影响,是什么理想支持你返乡务农?

王黎娜: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做农业,热情是第一位的,没有发自内心的对土地和父老乡亲的爱是很难坚持的,还有就是“良心”,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是给人吃的,安全永远都要放在第一位,另外还需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产业发展变化太快,最传统的农业生产其实更需要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关于理想,就是想通过我们的整合和努力,把“红刚青扁豆”打造成一个真正有含金量的品牌,提升它的附加值,延伸青扁豆的产业链,探索多功能的开发,最终把产业做大做强,让老百姓增收致富。

记者:您如何定位现代农业发展和政府、政策推动之间的关系?

王黎娜:农业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合作社很早就在泥城镇党委的指导下成立了党支部,通过党建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当前政府对于农业的支持几乎已经覆盖到了每个环节“龙头、田头、人头、村头、拳头”的全方位扶持和补贴政策为我们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和信心。此外政府对于产业宏观发展方面的指导和数据信息对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我们就是要做好品牌,确保安全,带动就业,有余力的话尽可能多的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还有一点感悟是政府已经施行的惠农政策还是要加强宣传,像有些政策我是当了市人大代表后才知道,而一些好政策知晓度低就起不到普惠于民的作用,另外试点政策好的建议加快执行效率,农业生产就是跟时间赛跑,错过一时就是一年。

记者:谈谈对红刚的发展和未来的设想吧,问题也可以。

王黎娜:我们的青扁豆现在的上市时间是每年的4至11月,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长的上市季是因为采用了“五膜”(地膜、小棚膜、侧膜、顶膜、大棚膜)保温技术,青扁豆与水稻的水旱轮作也在探索之中,青扁豆的质量安全体系和追溯系统平台正在完善之中,深加工的第一批产品已经试验成功,休闲观光农园和青扁豆创意文化馆已在积极筹备之中,可以说整个红刚系列品牌的开发已步入正轨。要说到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农业生产受到了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大,雨水和低温对于青扁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全大棚种植模式是避免天气因素影响最有效的方式,但目前还无法做到,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关于市场和种植技术方面我们都已经找到了“门路”,很有信心。

【现场】

绿叶菜生产使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

2015年起,上海联杨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全市推广应用蔬菜绿色防控技术试点之一,率先将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在绿叶菜生产基地使用,落实“生态调控、生物防控、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以减少农药使用。

今年夏日的一天,记者来到联杨蔬菜合作社。走进合作社,道路两旁繁茂的树木,丰富的植被在炎热的夏季给人带来一丝清凉。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成行,覆膜虽不算簇新,也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大棚周围的泥土地里没有杂草丛生,而是被统一盖上了黑色的布膜。在这个蚊虫肆虐的季节,合作社内却并不见飞虫成群。

合作社成立了社长为组长,生产负责人、植保员、田间档案记录员等为组员的工作小组,由生产负责人具体负责具体相关工作,并配备16名合作社职工参与集成示范工作。

对于长期田间作业的工人来讲,发现虫害首先就会想到用药来控制。让他们少打一半农药或是不打农药,在开始时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严格控制农药的发放,安排专业人员在一旁指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到现在,大家看到了绿色防控的效果,就能够自觉养成减少用药的习惯。”合作社社长吴建波告诉记者,合作社对农业投入品实行植保员统一管理,安排打药地块、时间,配置药剂浓度,监督工人打药,回收包装袋。专人负责田间档案的记录和上传工作,认真、及时、如实记录田间操作。

同时,合作社对所有管棚在现有防虫网的基础上,在出入口处加装防虫网,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改进;按照标准数量在全场放置杀虫灯、捕虫板、性诱剂、食诱剂,并按使用规范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按试验设计,夏季对5个棚进行高温闷棚和土壤消毒处理。在园区沟边、棚间铺设黑地布,防止杂草生长。“黑布防草的效果十分显著,减少了除草剂使用,既节省人工,对土壤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走进合作社大棚,棚内温度相对户外要高一些,但却不算闷热,静下心来,还能感受到阵阵微风。看起来封闭的大棚里怎么会有微风?吴建波说,合作社的大棚覆膜“暗藏机关”,“从外观看,我们的大棚上覆盖的是白色半透明塑料薄膜,但其实我们在下半部分的薄膜内加装了一层具有防虫功能的纱网。在夏季,棚内温度高,我们会卷起塑料薄膜,让棚内空气能够流通来降低温度,保障夏季蔬菜正常生长。

细密的纱网不仅能够防止棚外昆虫的入侵,减少农药使用。还能在夏日里加快空气流通,降低棚内温度,同时在梅雨季节,在大棚顶部使用纱网则可以很好地减少雨水积聚带来的压力。合作社对大棚覆膜的改造方案让周边的其他农户争相效仿,现在罗店地区大部分合作社都已自发采购了防虫网对大棚覆膜进行了改造。

在使用防虫网的同时,合作社还同步使用了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和捕虫板,同时配备使用磁化水处理和肥水一体化装置,并按计划施用生物农药、实施高温闷棚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

在现场可以看到,每个蔬菜大棚内都挂有黄色捕虫板,利用蚜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诱捕,同时在大棚外也可以看到装有性诱剂、食诱剂的捕虫器,“杀灭一只成虫,相当于消灭一群幼虫。”对成虫的捕杀也有效减缓了繁殖速度。

虫子明显减少了,用药量也减少很多,农产品质量有了保证,劳动力也节省了近一半。”吴建波表示,合作社还将扩大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使用面积,同时将完善各项技术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生产和管理水平,持续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优质地产蔬菜作贡献。

记者  张红英  王平  施勰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