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三位教授获第十一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13.10.2016  19:03

10月12日,第十一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颁奖仪式于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周磊、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雷群英,以及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袁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杜久林、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朱为宏等6位中青年科学家获奖。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是经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由企业资助的市级科技奖励。该奖主要奖励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内取得优秀研究成果的45岁以下的上海市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共设数理、化学、信息、生物与农业、医学与药学、材料与工程6个学科组,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获奖人不超过6人。

周磊长期在超构材料等领域从事理论及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发表SCI论文110篇,含Nature Materials 1篇, Phys. Rev. Lett. 6篇,Phys. Rev. X 1篇,Nano Letters 2篇等。发表论文中7篇为ESI高被引论文,论文总引用数达2345次。受邀在相关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60余次,作为大会主席成功主办两次国际会议,多次担任如CLEO等重要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主持了基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973项目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获政府特殊津贴(2011),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2),2012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上海市教育系统校园新星(2011),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十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008),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009,2013)等荣誉或奖励。

彭慧胜主要从事纤维状能源器件的研究,在高度取向的碳纳米管纤维电极材料和器件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10多篇论文。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52项,其中33项实现了技术转让。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获得国内外学术荣誉30多项,包括中国青年科技奖、美国杜邦青年教授奖、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等。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青年化学家奖,指导的博士生获得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博士生奖。

雷群英长期从事肿瘤细胞生长调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共发表SCI 论著30余篇,包括Cancer Cell、Molecular Cell,他引3472 次。迄今雷群英共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项目10项,合作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五)和二等奖(第一)。荣获明治生命科学奖杰出奖、中国十大青年女科学家、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上海市曙光学者和优秀学术带头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上海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