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女王”郑京和女士莅临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举办小提琴大师班

21.10.2014  18:37

        2014年10月20日上午9:30,作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活动之一,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郑京和女士来到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二楼音乐厅,为上海大学的师生们上了一堂难忘的小提琴大师课。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由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承办。郑京和女士是来自韩国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是继努娃、韩黛儿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性小提琴家。她也是70年代最活跃的音乐人物之一,是当时唯一能与小提琴演奏大师帕尔曼平起平坐的小提琴家,因此也被誉为小提琴演奏家中的“女王”。

当天的音乐学院二楼音乐厅座无虚席,来自我校的师生及闻讯赶来的小提琴爱好者们满怀热情,期待着这场等待已久的大师班。此次大师班,形式是由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方向的四位同学分别演奏四首小提琴曲,接受郑京和女士的小提琴演奏指导。作为现场唯一一个接受郑京和女士指导的男同学,胡润泽同学首先演绎了维厄当的《A小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对于胡润泽同学的演奏,郑京和女士并没有从具体的演奏细节上进行指导。她认为,要演绎好一首曲子,必须要从理解作曲家开始。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往往是技术与音乐的结合,而技术是演绎乐曲的基础。所以演奏音乐一定要忠实于作者的作曲意图,要看清乐曲的谱面记号和表情记号,速度和力量的合理转变要合适。当第二个登场的邱品榕同学演绎完贝多芬的《第五“春天”奏鸣曲》时,郑京和女士更多地从对贝多芬音乐的表现力方面进行指导,她告诉邱品榕同学,要演绎好一首曲子,心中必须也有音乐。对于朱莹琳同学演奏的莫扎特《A大调第五协奏曲》,郑京和女士微笑着引用了一些关于古典音乐的故事,她觉得演好古典音乐必须要有歌唱性,特别是诸如莫扎特这样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作品特点,在演奏音乐前,要对特定时期的作曲家有充分的解读。最后,崔楠楠同学演绎了颇有难度的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郑京和女士对崔楠楠同学作了更多音乐技术上的指导,她鼓励崔楠楠同学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个音符,融入到音乐中,这样才能演好音乐,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音乐演奏家,自己的演奏气场也很重要。

纵观整场大师班,郑京和女士对小提琴音乐的理解,对小提琴演奏方法的诠释,都有独到之处,具有相当启发性。她认为,良好的演奏技巧,是诠释小提琴音乐的基础。而对一位小提琴演奏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感悟。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郑京和女士说,她的一生都在寻找小提琴音乐的色彩。她对于大千世界的各种色彩,特别是音乐色彩非常敏感,而这些色彩往往会震动到她的内心深处。当谈到成长为世界级演奏家的成功秘诀时,郑京和女士认为,音乐首先要自己喜欢,对于音乐必须有梦有想法,要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成功的前提。

        虽然不是一场正式的小提琴演奏音乐会,但郑京和女士的指导依然一丝不苟,她时而严肃认真,时而充满激情。在大师班上,她引用了自己一生与小提琴有关的很多故事经历,几乎把自己感悟到的人生经验和演奏经验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在场的师生们。很多同学都表示,聆听这场小提琴大师班受益良多,能如此近距离接触到小提琴大师,特别是请到郑京和女士这样的世界级小提琴大师来进行指导,让他们深受启发。而对于那些接受郑京和女士本人指导的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方向的四位同学,此次大师班必定终身难忘,今天也将是他们小提琴演奏生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