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善玉:沪剧人每年带着作品“回娘家”

26.10.2015  11:11

  “我们团队刚从太仓演出回来,下午还要飞北京,为新创作的历史剧《邓世昌》北京演出打前站。”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连日不停歇的奔波和演出,她的嗓音明显带着嘶哑,“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让我们对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更坚定,走得更踏实。

  2014年12月,新编沪剧《邓世昌》连演3场,观众反响热烈,掌声经久不断。为什么要排《邓世昌》?沪剧演战争戏会好看么?该剧出品人、在剧中饰演邓世昌夫人的茅善玉回答:“当今时代,文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部戏里面有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希望用艺术魅力,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历史。我们也希望通过邓世昌这样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唤醒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情怀。”演出过程中、台上台下,演员和观众不断产生共鸣。

  排演《邓世昌》,是上海沪剧院的一次艺术探索和创新。茅善玉认为,艺术不是铁板一块,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剧种有自己的特色,并且要尽可能扬己所长,这是艺术规律,但不见得就不能有所尝试、探索和创新。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要有一颗不断探索永不言败的心。

  深深地扎根生活,被茅善玉称为是上海沪剧院的“家风”和“传统”。上海的田间地头、工厂学校,是沪剧人的“娘家”,老院长丁是娥当年倡导的“沪剧回娘家”已成为沪剧院的传统品牌。每年,老中青三代沪剧人都会带着“礼品”——精心创排的剧目,送戏下乡、进校园,在推进沪剧传承同时,培育沪剧观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也同样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很多作品都是生活中来的,我们要关注你所要体现的群体。自己首先被打动,才能打动观众。”茅善玉说。

  “现在,整个社会对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观点以及指出的现象都十分认同,我们从业人员也要有所修为。”茅善玉透露,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上海沪剧院将与上海教委以及海事大学合作,推广和普及沪语文化。沪剧院要努力打造老百姓爱看、并且留得住、传得下的精品力作。她认为,创作精品,打造经典,不是发个奖就是精品了,经典是要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后人的评判。“我们更注重老百姓的口碑,他们自发的掌声,是最让人信服的。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