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鬼才编舞”马修·伯恩携《睡美人》来沪

28.06.2016  23:29

  有人这样形容56岁的英国“鬼才编舞”马修·伯恩——“无颠覆,不成活”。当王子遇上“男天鹅”,当睡美人遇上吸血鬼……在他的词典里,从来没有“不可能”三个字。

  两年前,曾以一部《男版天鹅湖》惊艳沪上的马修·伯恩,今年8月将携另一部力作《睡美人》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昨日下午,他提前来沪与媒体分享了创作体验,谈到颠覆,他这样说道:“剧院就应该是一个能够带来新东西的地方,我把一些新的元素加入新的戏剧,可以吸引新的观众走进剧场。

  21年前《男版天鹅湖》,

  有人中途退场

  马修·伯恩的简历相当耀眼——英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舞剧编导、世界上演出时间最长芭蕾舞剧的缔造者、五次奥利弗奖获得者、唯一同时获得托尼奖“最佳编舞”和“最佳音乐剧导演”奖项的英国艺术家……美国《纽约时报》对他的评价是:“大师级的叙事者。

  对于沪上观众来说,这个名字也并不陌生,2014年7月,其里程碑式的作品《男版天鹅湖》首次引入中国,在上海文化广场创纪录地连续上演13场,好评如潮。剧中,他以刚健有力的全男舞者取代女性舞者来演绎天鹅,通过新颖大胆的表现形式,将力与美、爱与死,以梦幻又极富冲击力的方式,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如此颠覆,即便在两年前都堪称大胆,更别说21年前了,在风气尚且保守的1995年,此举不啻于在当时的舞蹈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颠覆常常伴随着质疑,“这部戏刚刚上演时,的确有观众中途离开,也能听到小孩子哭,因为这和他们想象中的《天鹅湖》完全不同”。但时间是马修·伯恩证明自己最有力的武器。21年后,这部戏成为诸多版本的《天鹅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国外圣诞档的热门大戏,“无论是文化还是戏剧,随着时间的演变,大家的接受程度一定会越来越高”。

  当然,无论是《男版天鹅湖》,还是《睡美人》,如果你想看到一出甜美浪漫的童话故事,恐怕会失望。马修·伯恩似乎更偏爱惨烈的美,这正是他眼中的童话。“其实很多童话故事,在最初的版本里,就是有很多惊悚元素的,而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么无害、美好。更何况,我的作品看起来惊悚,但它其实是建立在正义和爱之上的。

  舞蹈加入电影元素,

  就为抓住年轻人

  除了“正义与爱”,舞蹈、戏剧与电影的“无缝对接”,更是马修·伯恩独一无二且无法模仿的个人烙印,这与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少年时期的马修,并不是在舞蹈教室度过的,他频繁穿梭在伦敦的剧院区,看看戏、追追星,也做过票务、前台等各类工作,直到近20岁才接触芭蕾,“我特别喜欢看电影,尤其是经典的老电影,例如希区柯克的,在《天鹅湖》里,我的很多灵感就来自于他的作品”。在他看来,将电影元素融入戏剧,是吸引年轻人进剧场的“秘籍”,“如今,年轻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让戏剧拥有电影的快节奏和冲击力,能更好地抓住他们”。

  也正是为了吸引年轻人,他从不对观众设定任何欣赏门槛,他要的,是让观众看懂故事,同时感受舞台上的奇妙世界。因此,在《睡美人》中,他铸造了一个比我们熟悉的童话更加神秘的奇幻世界,让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显现出其深藏的活力和别具一格的魅力——奥罗拉公主醒来已身处21世纪,原作中与公主素未谋面的“王子”以更合理的方式出现,“为什么王子愿意为公主等待100年?我一直希望,王子可以从一开始就介入故事”。

  而剧中哥特元素的大量融入,也令人眼前一亮,谈及灵感的来源,马修·伯恩透露,这部作品的出发点来自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而这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就是处于哥特式的时代,“所以,我相信它们可以很搭。况且,尽管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在我们现在听来,堪称经典,但在当时,他的不少作品也具有颠覆性,所以,大胆尝试,没有什么不可能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