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崔占峰一行访问华理

03.08.2016  21:36

    7月29-30日,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Donald Pollock终身教授崔占峰先生一行访问了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月29日晚上,曲景平校长会见了崔占峰教授一行,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庄英萍教授、国重室主任许建和教授陪同会见。

    访问期间,崔教授为师生作了题为“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的精彩报告。与崔占峰教授一同来访的还有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叶华、黄巍两位副教授。他们分别作了题为“Tissue Engineering from an engineer’s perspective”和“Engineering simple cells and its potential to synthetic biology”的精彩学术报告。庄英萍教授主持学术报告。

    崔占峰教授以研究、创新和创业作为切入点,结合自己科研经历、创新研究、创业历程,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认为,“做工程”就要做在社会中能应用的东西,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研究、创新)要尽可能转化为可用的技术(创业)。他说,虽然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但是我们国内的创业环境是非常有优势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创新创业提供优厚政策支持的国家。在国家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大环境中进行创业,创业者首先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其次是有优势的项目,同时还要有紧密合作的科研与管理团队,能够精确洞察市场和吸引投资的CEO,“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运气”。最后,崔教授介绍了其实验室中多个围绕社会需求的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进而创办公司的创业历程。

    叶华博士详细介绍了采用工程学的理念和方法来培养干细胞,即通过对干细胞培养环境的改变,引导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同时,她还详细讲解了工程学方法在神经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黄巍博士向在场师生详细介绍了无复制能力的简单细胞(Simple Cells,SimCells)的形成原理,以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工程化的SimCells可以在培养液中存活40多天,黄巍博士团队在继续对SimCells进行优化修饰,以延长其存活时间。

    报告会后,崔占峰教授一行参观了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我校的生物反应器制造特别感兴趣,认为在这一领域可以和牛津大学形成很好的合作契机。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如联合培养博士生、青年教师访学方面都达成了初步共识。


相关链接  

    崔占峰博士,牛津大学Donald Pollock终身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教授,组织工程与生物加工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获博士学位,1988年在英国斯特拉奇克莱德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1年至1994年在爱丁堡大学任教,1994年后在牛津大学任讲师。2000年,38岁的崔占峰成为牛津大学第一位华人教授,也是该校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之一。2005年3月,崔占峰成为大连理工大学首位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2009年崔占锋博士被牛津大学再次授予科学博士(DSc)。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曾获得英国皇家工程院“预见奖”及英国皇家工程院“全英高校青年教师奖”等荣誉。

    叶华博士,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教授,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CRMI) 技术中心副主任。叶博士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位,并获得牛津大学组织工程的博士学位。她的研究方向在于干细胞扩增和组织工程相关的生物材料与生物反应器工程。主要项目包括3D人体神经网络构建、智能生物反应器扩增人体细胞和3D肿瘤模型。

    黄巍博士,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副教授,EPSRC会士。现在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单细胞生物技术和合成生物学。课题包括SimCells (simple   cells,简单细胞)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采用超声基因转移技术研究合成微生物群落。致力于构建能以H 2 O和CO 2 为底物,以阳光和电子为能量来源,结合光合作用与电合成高效合成生物燃料的SimCells体系。在前期的研究中黄博士开发了多种检测环境污染的生物传感器。他也是单细胞拉曼光谱生物技术的开发者之一,研制了拉曼激活细胞分选系统研究单细胞组学,有助于了解未培养细菌(90%以上的细菌)的生态学意义以及新功能基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