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下打造60米深排水深隧 全线开挖8座竖井

30.03.2017  19:42

  原标题: 苏州河下打造60米深的排水防涝深隧

  听城投水务集团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沈庞勇讲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

  “60米深!这在上海从来没有做过,难度可想而知。”沈总开门见山地说。

  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苏州河深隧工程),是一个城市防汛工程,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之一。为满足中心城区水安全紧迫性的现实需要,经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将深隧系统中的先行段设在苏州河下。工程规划于2016年3月获市政府批复,日前市发改委已批复试验段工程可行性报告,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及开工准备阶段。

  工程西起虹桥临空地区,东至苏州河福建北路,管道直径10米,全长15.3公里,配套管网35.4公里。建成后可实现系统提标、排水防涝、初雨治理三大核心功能,拓展和丰富治水手段。在遭遇强降雨时,可以蓄水,规避峰值,等峰值过后,通过合流一期污水管道排到污水厂处理后排放,从而大大提升排蓄雨水能力并解决苏州河初雨污染控制问题,确保苏州河周边能够防御“五年一遇”强降雨(降水量58毫米/小时),并在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时城市运行不瘫痪。

  受地铁、地下空间等因素限制,隧道需要深埋地下,最深处达60多米,全线要开挖8座竖井。在软土层地基深挖60米,上海从未做过,此前地铁4号线工程基坑也仅40米出头,因此挑战深度极限便成了工程的关键。除此之外,由于工程处于地下深层,在原有浅层管网与深隧的衔接、雨水调蓄过程中的流量控制、排气处理、隧道清淤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也给设计施工提出了诸多难题和极高要求。

  为确保工程的功能、质量和安全,水务集团紧紧依靠科研技术专家,借鉴国内外隧道建设的已有经验,建立了专家科技咨询、交流平台。针对深层隧道调蓄系统风险与安全保障、集约化布置与信息系统、浅层衔接与结构力学、软土地区特深圆形竖井力学性能分析、深层隧道防水、水力学关键技术、软土地区特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及深层承压水控制关键技术、深层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深层隧道调蓄系统节点关键技术等召开近30余次国际、国内专题讨论会,邀请专家近200人次。

  为控制后续工程风险,相关单位110米地下超深连续墙、80米CSM工艺试验均获得成功,创造了相同地质条件下的新纪录。目前相关科研院所正在建立竖井、明满交替流等水工模型,同时盾构管片、超深MJS工法正在开展试验。

  目前,1.67公里试验段工程开工准备正紧张展开。试验段包括新建一级调蓄管道和苗圃、云岭西2座综合设施,管道内径10米、深度为-60米。建成后将总结土建施工工艺技术经验,形成相关技术标准,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

  可以预见的是,苏州河深隧投入运行后,将大大提高中心城区的错峰调蓄排水能力,暴雨后积水现象将从源头上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