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节水抗旱稻播撒各地 5年后推广面积有望达千万亩

07.12.2016  11:04

一斤稻谷售价只要1元多,但一斤稻种售价30多元,还供不应求。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农科院获悉,今年,上海节水抗旱稻的制种量增加到了300万斤,是去年产量的2.5倍,预计5年后制种量将达到1000—1500万斤,届时上海节水抗旱稻的推广面积有望超过1000万亩。

眼下,虽然水稻才刚收割上来,上海节水抗旱稻的种子还没有加工好,但300万斤稻种已经被各地种子公司预订一空。这300万斤节水抗旱稻稻种,将于明年3月到6月播种,主要推广在安徽、湖北、河南等地,预计播种面积将在100万—150万亩。同时,上海节水抗旱稻也已在东南亚、非洲的10多个国家开始试种。

专家介绍,在我国,水稻生产消耗了总用水量的50%以上,干旱使大部分中低产田严重减产。水稻生产中长期保持水层的种植方式,不但随着农药化肥的增加形成面源污染,而且稻田甲烷排放占总排放量的20%以上。因此,提高水稻品种节水抗旱特性,有助于稳定和提高稻谷产量,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004年,经过罗利军所带科研团队的多年努力,世界首例杂交旱稻在沪诞生。2009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发展“节水抗旱稻”的策略与方法。所谓节水抗旱稻,是指既具有水稻的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类型。在有水灌溉的条件下,节水抗旱稻的产量、米质与水稻基本持平,但可节省50%以上的灌溉水,大量减少面源污染和碳排放。节水旱稻的栽培也简单得多,农民播种前无需耕翻田地,只需打一遍除草剂,便可直接播撒旱稻种子,接下来仅靠“天落水”,就可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如今,罗利军所在的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落户张江药谷,在全国范围内拓展上万亩的制繁种基地,初步建立了以“旱优73”为代表的高产制繁种技术,繁种产量超过每亩150公斤,高产制种每亩超过250公斤。同时,公司推广的七八个节水抗旱稻品种受到各地农民欢迎,其中不少品种的产量和抗性已能与普通优质水稻相媲美。他们也开始探索“从种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推出了“天谷1号”“天谷2号”两个高端米产品。

记者 黄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