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稻发展战略论坛胜利召开

12.12.2016  16:07

12月3日,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办,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节水抗旱稻发展战略论坛“从种源到餐桌”在上海农业科学院华漕院区举行,会议由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主持。上海市农委和市科委的相关领导,以及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相关专家共4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上,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和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为“上海天谷米业有限公司”成立揭牌。

本次论坛围绕节水抗旱稻在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种业以及米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与讨论,提出了节水抗旱稻从种源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

殷殴副主任指出,节水抗旱稻是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的亮点,取得了多个国家、上海的奖项,相关科学家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天谷生物成立以来,加快了节水抗旱稻的应用推广,以旱优73为代表的系列品种在中低产田产量提升、种植模式轻简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上海种业的希望之星,天谷米业的成立将会进一步推动种粮一体化,上海市农委将在国家、上海有关政策指导下,支持节水抗旱稻事业的发展,支持天谷生物的发展,为国家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农业战略做出更多贡献。

节水抗旱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作了《节水抗旱稻研究》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近20年来节水抗旱稻的研究成果:一是构建了节水抗旱研究平台,进行了全球范围的节水抗旱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创新;二是系统地开展水稻节水抗旱的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2016年,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Nature)》杂志出版集团旗下的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共三期分别报道了在节水抗旱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节水抗旱稻抗旱性获得的遗传基础、干旱驯化的表观遗传机制三个方面的成果;三是以沪优2号、旱优73、沪旱61等为代表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展示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关节水抗旱稻的研究,分别于2005、2007、2015年三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