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网]解放军海军节:核武器时代,为什么还要搞航母[图]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即将下水的消息,令军迷欢腾,令国人振奋,令世人赞叹!
回溯历史,我们发现,航空母舰有辉煌全盛的时代,也有遭冷遇的“黑暗时刻”。有人就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在战略轰炸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投放核炸弹,在洲际导弹能够在洲际范围投射核弹头的当今时代,航空母舰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相传赫鲁晓夫就曾有名言,认为在核武器时代,航空母舰已是“海上的浮动棺材”。
真的是这样吗?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我们先给出一个明确的观点,那就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发展航母,既来自于世界历史的深刻启迪,也有着最现实的客观急需。
望洋不能兴叹:驶进深海是历史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是中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作为综合国力象征的航母,自然也在中国决策者的视野之内。然而,囿于经济、技术等多种原因,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竟迟迟未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航空母舰,这不禁唤起了国人对航母的深深渴望。甚至一度曾有过号召全体中国人每人捐10块钱,造出航空母舰的呼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的航母情结。2012年9月,辽宁号航母入列中国海军,中国航母终于起航。
辽宁号航母
其实,在古代,中国是一个航海业发达、海军强大的国家。据考证,古代中国的造船业甚至比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造船业还要发达。大唐王朝时,造船业已比较发达,中西海上往来已相当频繁,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发端兴盛。到了宋代,造船业进入鼎盛时期,已能造出远洋巨型海船,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都领先于西方。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郑和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七下西洋,所率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所到国家之多,在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
令人遗憾的是,无与伦比的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带来走向世界的壮丽诗篇,却给中国古代的远洋业、造船业画上了休止符。1522年以后,大明王朝不仅没有继承开放海洋和利用海洋的一贯政策,反而厉行“海禁”政策,“任何船舶不得下海,凡出洋下海者,一律问斩”。曾经领先世界航海业并且拥有强大海军的中国,从此进入了“海禁”的封闭、保守状态,一直持续了300多年。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任人宰割的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从这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中国人汲取了很多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要维护海洋权益,要着力于海洋开发,归根到底,我们必须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否则,在海洋权益与国家利益面前,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因此,中国人的航母情结,来自于中国近代史的启示,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情感抒发。
中国人渴望航母,渴望驶向深蓝的海洋,还来自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启发,来自于对大国崛起、兴衰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2006年,央视播出纪录片《大国崛起》,曾引起国人广泛热议,西方诸强的轮番崛起与兴衰,给予中国人以深刻的启迪,人们试图从西方大国的崛起中,寻找某些共性的东西,以为当下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十五世纪以来,从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到英国、法国、荷兰在全世界的扩张,再到美国、日本等新兴国的崛起,他们的崛起与兴盛,无一不是通过控制海洋、夺取海权、利用海洋而实现的。“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这句名言,成为近代西方列强崛起之致胜“法宝”。
“海权”:中国人觉醒的海洋意识
那么,如何控制海洋,进而控制世界呢?19世纪末美国著名学者暨政治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出版了《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在深入研究了英国等欧洲小国迅速崛起并称霸世界的秘诀之后,马汉提出了“海洋霸权优于大陆霸权”的海权论观点。他指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那么,如何控制海洋呢?答案就是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此外,海权是一个国家控制海洋和利用海洋的一种特权,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和潜在资源等综合力量来实现,一个国家要是能抓住生产、航运、基地和武力这四大要素,就能掌握海权。
就在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出版那一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美国开始大规模发展海军。20世纪初,马汉甚至成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海军顾问。到一战结束时,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数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新霸主。
世界历史已经表明,世界上60%以上的人口和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处于沿海地带,所有发达国家几乎都是海洋国家,所有重视海洋、在海洋上有所作为的国家都曾成为世界强国。反过来,这也启示我们,不重视海洋的国家永远不可能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解放军出版社
因此可以说,中国重视发展航母,中国人钟情于航母,其实是我们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觉醒的一种表现。我们要走向海洋,我们要利用海洋,要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就必须建设能够保护我们的海洋权益的强大海上力量——尽管我们不会走争霸掠夺的老路。在这一征程中,航母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航母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已经证明,航母是平战结合、战略威慑力和战术打击力的融合体。航母还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其远洋出征、近海防御能力,是任何其他舰艇无法比拟和取代的。21世纪之初,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都宣称要建造航母。十多年过去了,有的航母已经下水,有的航母已经交付使用,还有的在船坞中等待生成。总之,世界上的航母会渐渐多起来的。虽然20世纪中叶以来几次唱衰航母的悲观论调余音还在,但世界主要国家积极建造航母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航母在当今时代的特殊价值所在。
历经几次唱衰,航母事业愈发生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航母发展的全盛时期,二战后的1950年代,在核武器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航母曾一度盛极而衰,相传赫鲁晓夫就曾讥讽航母是“海上的浮动棺材”。航空母舰的衰落,显然与核弹的发展直接相关;另外,卫星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又让航母在大海上无处遁形,航母的命运似乎就要终结了。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航母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世界各国制造航母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航母不仅丝毫没有过时,反而在新的形势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必须承认,在一次有效的核攻击面前,航空母舰确实会成为“海上的浮动棺材”;但问题恰恰在于,世人毕竟很少敢跨越“核战争”的门槛——迄今为止只有美国人跨越过一次,而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付人类文明的公敌——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在常规战争中,航空母舰的作用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回顾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历史,由美国发动或主导的局部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朝鲜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再到海湾战争,一系列的局部、常规战争让美国认识到,在核战争不可以轻易打的情况下,保持航母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是自己推行强权政治、武力威慑、兵力投送和对地攻击作战的必然要求。而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战争需要,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工业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制造出更多的航空母舰,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看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核不扩散条约”条约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在世界核力量保持制衡的情况下,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以及本国海空防御的战略需要,让大多数国家认识到航母在和平年代与常规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人们清楚地看到,航母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航母功能的蜕变与脱胎换骨
除上述“核力量保持制衡”这一根本原因外,航母在新时代的发展特点也是其得到更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
第一,航母是平台与负载的结合体。与其他水面舰艇相比,航母具有明显的优势,吨位大、机动性强、续航能力强、装载量大,既是重型战斗机的成熟起降平台,又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其远洋出征、近海防御能力,是任何其他舰艇所无法比拟和取代的。
第二,航母是平战结合、战略威慑力和战术打击力的融合体。航母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已经证明,航母不仅是一种实战能力很强的武器装备,也是一种炫耀武力、遏制战争的有效武器装备。以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声势浩大、海空一体,能够给人“威胁就在眼前,敌人就在身边”的切身感受。既能看又能战,平时和战时都能用,威慑与实战都好用,一举多得,这正是航母存在的特殊价值。
第三,核动力装置的采用为航母提供了近乎不竭的动力。航母是高能耗大型船舰,如果使用常规动力,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需要经常添加燃料,这就造成其续航能力有限。采用核燃料动力后,航母的续航能力趋于无限,而且在航母的服役期限内,几乎不用更换燃料,最多更换一次,航母持续航速也大大提高。可以说,核燃料的采用,让航母焕发了新的生机。
第四,信息化为航母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航母脱胎换骨。从一种战争形态转为另一种战争形态,通常需要漫长的过程。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虽然从海湾战争就已经开始,但整个21世纪必然都在转型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机械化与信息化是相互融合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航空母舰能够较好地把机械化和信息化融合起来,因为航母具有充足的空间,能够容纳各种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能够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更新。强大的吐故纳新能力,信息化元素的注入,赋予航空母舰许多新的概念和内涵,使航母蜕变成一种综合集成度最高、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为一体的军事装备。这种高度集成的军事装备,正是信息化战争不可或缺的枢纽和指挥中心。
发展航母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然选择
中国建造航母,还有着最现实的急需,是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有超过1.8万公里的海岸线,居世界第四位,护卫这么长的海岸线,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特别是在中国南海,从海南岛到曾母暗沙,到中国最南端的海疆线就有两三千公里,这实在是太长了!护卫如此长的海疆以及专属经济区,人民海军的任务实在是太重了,没有大的舰艇特别是航母,实在是太难了。如果我们不能有效护卫自己的海疆,建设海洋强国便无从谈起,显然也会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无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当然,中国建造航母,也越来越具备充足的各方面的条件。在政治和国际关系上,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霸权主义,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向全世界公开承诺中国永不称霸。因此,中国建造航母,发展海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在经济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建造一艘航母所需要的资金和物资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在技术上,造船技术不是问题,航母电子信息系统也不是大问题,唯独有些问题的,大概就是航母专用技术了,比如说舰载机弹射技术和阻拦索技术。但据媒体公开报道,中国科技工作者已经突破了新一代电磁弹射技术和阻拦索技术,全新的国产航母到底装配如何,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细细品味。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