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头镇牌楼村为"鹤窠村"遗址 政协委员建议考古发掘

03.02.2017  17:35

 

资料图

清淤时出土的古代陶瓷和铁器、三国东吴名将陆逊和儿子陆抗早年养鹤的传说、陆逊之孙陆机陆云爱鹤的故事、有关“盐鹤文化”的种种资料……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朱少伟经调查认定,浦东航头镇牌楼村十三组,是古代上海的“鹤窠村”遗址。然而,这个重要遗址一直未得到充分利用,迄今依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日前,他在提交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提案中,建议充分运用历史悠久的鹤文化资源,对“鹤窠村”遗址开发利用,对其进行小范围考古发掘,建立一个没有围墙的“遗址公园”,传承古代上海鹤文化,为申城增添一道新的人文景观。

        有名士在“鹤窠村” 养鹤

朱少伟介绍,上海浦东不少地名、路名、企业名称,都带“”字,这其实折射了一种鹤文化现象,在古代,这里曾是“仙鹤之乡”。

据史料记载,唐代天宝十年(751年),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设立华亭县(治所在今松江老城区),隶属吴郡(后改苏州)。华亭县的出现,使古代上海开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其辖境大致包括今上海吴淞江故道以南全部土地。那时,华亭县三面环海,有着一望无际的滩涂,成了仙鹤的乐园。

华亭在未建县前,已有名士养鹤于‘窠村’”。朱少伟说,《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记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儒将陆逊因破荆州有功而获封“华亭侯”(秦汉以郡统县,县以下设乡亭),这是“华亭”首次作为地名见诸史籍。

        仍有鹤坡塘遗迹可寻

那么,从前的“鹤窠村”究竟在哪里呢?经朱少伟调查认定,浦东航头镇牌楼村十三组,就是古代“鹤窠村”遗址。

在牌楼村十三组,仍有鹤坡塘遗迹可寻,它堪称当地‘最古老的河道。’”朱少伟说,据村里几位老人介绍,从前在为鹤坡塘清淤时,发现过一些古代陶瓷和铁器。他们还讲述了关于三国东吴名将陆逊和儿子陆抗早年在此养鹤的传说,以及陆逊之孙陆机、陆云爱鹤的故事。当地现已搜集到不少与“鹤窠村”相关的资料,而且,历代地方志、笔记文献中涉及“鹤窠村”的资料,也被收入《航头镇“盐鹤文化”资料汇编》。

近年来,航头镇努力挖掘鹤文化,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如“鹤之音”歌曲大赛、“鹤之曲”沪剧大赛等,已形成系列。“这表明,开发利用古代‘鹤窠村’遗址已有文化铺垫,并具备了基础。

        建议小范围考古发掘

朱少伟在提案中建议,对这处古代“鹤窠村”遗址进行小范围考古发掘,填补六朝时期上海地区村落研究的空白;在当地建立“中国古代鹤文化长廊”,用橱窗布展的形式充分展示古往今来的鹤文化资料;在当地建立“咏华亭鹤唐诗碑林”,生动反映唐代诗人与华亭鹤的情缘;对当地鹤坡塘遗迹进行疏浚,在沿岸建立一组反映古代名士在此养鹤传说、故事的雕塑,体现民间文化的魅力,并使之与附近浦江镇召稼楼纪念陆机、陆云“鹤坡塘畔观鹤怡游”的“机云亭”相呼应。“这样,古代‘鹤窠村’遗址就可建成一个没有围墙的‘遗址公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