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三期”毕业生陈麓静在神经科学顶尖期刊发表论文[图]

14.11.2014  16:44

她是一个性格安静、心态平稳的女孩,很聪明,学东西非常快,当然也相当勤奋,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我给她打9分或10分!”耶鲁大学医学院周志敏教授给了陈麓静一个超级“点赞”!

近日,“致远三期”生命科学方向毕业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生陈麓静与合作者在神经科学领域最顶尖的学术期刊“Neuron”发表了一篇题为“An Unconventional Glutamatergic Circuit in the Retina Formed by vGluT3 Amacrine Cells”的论文。这是她大四时赴耶鲁大学所做的本科毕业设计成果。

该研究内容为视网膜神经学,主要研究一种表达有谷氨酸转运体的无长突细胞的生理特性以及所参与的视网膜神经回路。实验主要依靠光遗传学技术刺激这种特定的无长突细胞,并用电生理膜片钳技术来寻找这种无长突细胞的后突触细胞,之后通过各种药理学实验研究了后突触细胞的谷氨酸受体特性以及这种无长途细胞本身的光反应,研究给光和撤光对它的刺激以及对下游细胞可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双膜片钳技术进一步确认了这个新的神经回路。陈麓静在这项研究中的主要贡献在于成功找到了后突触细胞,并完成了大量药理学实验。

还在致远求学时,在一堂普通的《生物化学》课上,陈麓静第一次听到了周志敏教授讲课,那也是周教授第一次受邀来致远,周教授生动丰富的授课内容引起了她对生物研究的浓厚兴趣。大四开学初,在学院的支持和鼓励下,她成功申请前往周志敏教授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陈麓静一直很感激周教授给她的教导和鼓舞。刚到耶鲁时,她对电生理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介绍的理论知识,是周教授从如何连接整套复杂仪器开始,一步一步带领她深入研究。刚开始课题进展并不顺利,前三个月她记录了两百多个细胞却找不到有反应的后突触细胞,十分沮丧,很多时候一周实验下来完全没有进展,但周教授从不对她施加压力,反而经常安慰说很高兴看到她在实验技术方面的进步。正是这样的鼓励让她一直坚持着、努力着,不断调整和改变实验方案,最终取得了突破。

陈麓静不仅科研做得好,学术品德也很高”,周教授这样评价她,“陈麓静对这项研究最大的贡献在于是她首创性地发现了这条新的视网膜神经回路并对它加以光基因学,电生理学,和药理学上的分析,但后期有一些关键性的证明工作主要由实验室的一位博士后完成,而且陈麓静的实验技术和思路也大多从这位博士后那学到的。所以他们对这篇论文的贡献是等同的,都是共同第一作者”。当周教授向她征求意见如何署名共同第一作者时,她欣然愿意将自己的名字放在第二位,给周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

致远学院一直致力于拔尖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工作,为学生提供很多很好的海外研修机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机会参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加之学院设置了自主灵活的培养方案,让学生能够发现专业兴趣,更加自由地发展。已有不少学生参与了学院的海外研修计划、暑期项目等,赴国外一流大学实验室交流学习,获得“高人指点”。正如学院生命科学方向项目主任何士刚教授所说,“致远学院在让学生接受扎实的基础教育之外,鼓励并支持学生出国实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学生通过这四年,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增长了见识。麓静和她很多同学一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证明了致远生命方向培养模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