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从业者自述啥也不会干 辞职只能开出租车
一切的一切,还要归结我的一个朋友,他是间创意公司的合伙人,不算特有钱,但也衣食无忧,前段时间新换了一辆奥迪。开上新车没几天他就去开优步了,然后说他又开始用嘀嗒了,再然后,我发现他班也不怎么好好上了,几乎每天都在开专车。要知道,我认为他的车技很一般,又是半个路盲,每天在路上耗时耗力还这么开心,在我看来这已是一种成瘾行为了。
各种专车开始大行其道的时候,大家都还想当然地认为,开专车的好处是来钱容易方便把妹。关于钱多,据说也就是个镜花水月,补贴下去了,真要靠开专车赚大钱,除非你能忍受腰椎间盘突出;关于把妹,我也只是听说,据说能成功加到微信号已实属不易。
如果把这两个要素用来分析我朋友的成瘾原因,其实都说不通。开专车的钱,肯定不至于多到让他的生活水准再上一个档次;关于把妹,我朋友是这样形容接单时的那种感觉—有点像刚开始用陌陌一样……专车和拼车软件实际上是个社交软件。在短短十几年间,我们的交友渠道从现实搬到了线上,有了打车软件后,又把线上线下进行了结合。但问题是,素以“妻管严”闻名的他,把妹这个原因是断然立不住脚的。退一步说,想当年你在开心网和微博,或者陌陌上真的交到了你想要的朋友了吗?
朋友开专车成瘾的原因一时半会儿也没探出个究竟,我却在与他关于专车的频繁交流中被拉下了水。一周前,我终于尝到了个中滋味。
其实,我想给人当司机的念头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干传统媒体这行的,除了码字改稿之外身无长技,危机感是早早就有的。至少从十年前开始,我和同事们就一直在讨论,哪天不做媒体这行我们能干什么,无论多激烈的讨论,最后的答案往往就是当出租车司机,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大多数人连驾照都没有。
为什么会想当出租车司机呢,动机很简单:门槛低,不算重体力活,数学只要好到能算清找钱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游走于城市每个角落的拉活儿方式,给人感觉自由,朝九晚五对且长久不坐班的媒体人来说实在太反人类了(事实上每次胡扯,我们都会把份子钱这件事情选择性遗忘)。
十年后的某天,我的出租车司机梦忽然就实现了。对朋友的好奇心促我也下了一个顺风车软件,用了一个星期,接了两次单,共取得收入72元。
好奇心果然是“万恶之源”—我终于体会到原来在接单之前和接单之后,那完全是两种感觉。接单之前就如上文所述,感觉车子就是我的战马,我拯救柔弱女子于早晚高峰和刮风下雨之时,车资就权当是她们给予我感谢的鲜花,一切看着都很骑士。
但当下定决心按下人生的第一次抢单之后,我的心是纠结的,是紧张的,一切都在匆忙和慌乱中开始了,开到客人那里会不会迟到?客人会不会是倒钩?客人会不会觉得我穿短裤不好……给人当个司机而已,连肾上腺激素都快被放光了。写到这里,你们先不要误解,我的第一个客户是个阿姨,马上要当外婆的阿姨,所以肾上腺激素完全来自于对于陌生领域的期待和恐惧、也来自于一点点小小的违法感(实际上顺风车真的很难算违法)。反正这种感觉,我的确和我的朋友有一样的体会—像在用陌陌。还好,阿姨能言善道,总共十公里不到的路,我知道她有两套房子、一个女儿,是个与时俱进的人民教师,各种打车软件早已用遍……
第一单司机生活是如此愉快,以至于我开始用翻看朋友圈相同的频率,翻看周围有没有什么客人可接,全然忘了,前后折腾接近一个小时耗油一升半的收入加补贴仅仅是29元。很快,迎来了第二单。比第一单更无聊,这回换了个小姑娘,别说交换微信号了,话都不多跟你说两句,从头到底戴着耳机,姑娘下车之后,我就慌里慌张地逃离了现场。这一单换来的是43元的收入,但为了接这趟顺风车,我放弃了一大段高架道路,还是觉得亏。但你要问我还做不做,我会回答你,做,我会一直做下去。
什么好处都捞不着还乐此不疲,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上周日在一档真人秀节目里“扮猪吃老虎”的黄磊和黄渤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他们在节目中披着出租车司机和快递员的工作服,不断给乘客和用户带来惊喜,但我觉得收获更多满足感的却是他们自己。这种满足感怎么说呢,可能相当于当了一把“扫地僧”的意思。
“扫地僧”是古今中外一直被很多人所认同所敬仰的角色。中国的武侠小说里,好莱坞的各种侠电影,内核都是“扫地僧情节”,我编辑的《星期日周刊》经常会采访到这样的上海市民,比如前两个礼拜报道的一个热爱吃面的爷叔,原来是上海摇滚界小有名气的主唱,这样的人,总会让旁人啧啧称奇,赞赏有加。
但扫地僧不好当,不仅要有扫地僧的本领和心态,还至少得有个适当出场的机会,缺一不可。所以大多数人都当不了,直到有一天各种打车软件出现了,老板和白领金领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发现这是个可以体验“扫地僧”感觉的平台。你看,我给你开车,把你服务得舒舒服服的,实际上我是个老板,我是个日进斗金的金领,我有着比开专车高不知道多少的本事,不管你问起不问起,那种满足感甚至可以说是好莱坞式的超级英雄感会油然而生。而没有这个平台,那就是搭讪,扫地僧变成臭流氓。
不是为生存而奋斗的专车师傅们,拥有了软件之后,他们在错位的社会分工中重拾自我价值,而后还自觉和不自觉地想在劳动中窥探他人生活,比如通过上下车地点综合乘客打扮谈吐,大体你能自己勾勒出一个故事。这个时候,每个专车师傅就像《深夜食堂》的老板—小林薰演的那样的,在幕后默默操持,却像神一样俯视人间,游刃有余,波澜不惊,看你们生看你们死,看你们人生得意须尽欢,看你们繁华散尽无人问,我只管赐你们五饼二鱼,赐你们一壶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