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解读会在我校召开

22.04.2015  17:14

      适逢国务院批准的津闽粤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方案、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方案发布,2015年4月21日,为进一步对接国家加快自由贸易区战略需求,深入推进全国自贸试验区研究,有效推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由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1+3”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解读会在我校顺利召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政策法规室主任吴蓉,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贸研究室主任沈玉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自由贸易区法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贺小勇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鞠建东教授、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韩冬梅教授、金融学院丁剑平教授、科研处副处长、“2011计划”办公室主任魏航副教授等来自上海市委办局和各协同单位的首席专家汇聚一堂,从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等方面共同解读“1+3”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与负面清单。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少华教授主持。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室主任吴蓉首先就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的深化改革开放方案重点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此份方案首次把长江经济带的作用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明确提出来,首次把自贸区和张江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创中心协同发展的切入点充分突出体现,这都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和深化点。同时吴蓉主任提出,自贸试验区的根源和根本性的任务不能淡化,制度创新要以开放型经济建设为目标,围绕对接国际高标准、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以此形成示范和复制推广效应。

      随后,与会专家就四地自贸试验区的关系和总体方案的特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后,与会专家就四地自贸试验区的关系和总体方案的特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谈到四大自贸试验区的关系时,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鞠建东教授提出,四大自贸试验区的出现不是“分大饼”,而是通过不同自贸试验区间的竞争,带来不同的制度创新。针对由此带来的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和四地自贸试验区协同等问题,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丁剑平教授和信息工程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韩冬梅教授分别从理论和实际角度出发,在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研究、政策效应模拟仿真评估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此次发布的四份总体方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教授评价其为“明确了一些问题,却又带来了一些问题”。他指出,新方案明确了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战略”的地位,在国家和区域战略上有非常明确和推进的作用;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等“三化”也在总体方案设计中更为明晰。然而,市场化程度不高、立法空白点多、四地自贸试验区政策协同难等也是本次总体方案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与四份总体方案同时发布的新版“负面清单”也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关注。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贸研究室主任沈玉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自由贸易区法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贺小勇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主要针对新版“负面清单”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方向等进行了探讨。

      三位教授纷纷表示,和上海的前两个“负面清单”相比,此份“负面清单”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开放度、透明度与国际条约接轨程度,在总体上更靠近中美BIT的版本。然而,法理依据表述模糊、缺乏具体限制措施与相对应的描述、地方特色不显著等问题仍是负面清单下一步改进的重点。

      最后,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少华教授从法律专业角度对四地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进行了解读,并对此次解读会进行全面总结。郑少华教授高度赞扬了本次解读会的选题,他表示,在“1+3”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和负面清单公布后的第二天就召开此次解读会不仅及时且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解读会不仅展现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时刻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紧跟自贸试验区改革步伐、有效发挥协同研究机制,同时也充分凸显了协同创新中心在资政启民方面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为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此次会议获得了人民日报、文汇报等20多家媒体的支持,并做了大量的相关报道。

    (供稿:杨雯君、曾澜(学) 供图:杨雯君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