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流密集区将安装自动除颤器 为心源性猝死急救

12.09.2015  10:01

  晨报记者朱国荣报道 假如有人行走在闹市街区或人流密集的地方,突发心源性猝死疾病该如何是好?等待救护车到来显然是来不及的;现场急救又没有必要的人员和设施。所以,以往在本市院外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非常低。这种尴尬情况从今天开始将得到改观。

  今天是“世界急救日”,上海市红十字会昨天宣布,本市将在浦东国际机场、部分人流量密集的轨交站点以及社区红十字服务站试点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等现场急救设施设备310台,实施“生命因你而精彩”——自动体外除颤器公益项目,从而填补本市院前急救的一项空白点。

  心源性猝死是本世纪人类和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根据本市的统计资料表明,致命性心脏室速或室颤发生后20-30秒内如果能够得到迅速除颤,几乎100%能挽救病人,而10分钟后的治疗生存率则低于10%。换句话说每延迟一分钟,病人生存的机率将降低7%-10%。

  然而,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都在公共场所或家里,当专业急救人员赶到时,首次除颤的时间是在事发的10分钟以后或者更久,较晚的除颤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导致院外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时间就是生命”是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最直接的体现。

  上海市红十字会为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决定从今天起联合浦东国际机场、申通地铁运营管理中心、东方绿舟、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和嘉定区红十字会等单位,在机场、轨交站点、大型游乐区域以及社区红十字服务站试点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等现场急救设施设备310台。

  同时,加强以急救技能为核心的红十字应急救护人员培训,将培训内容从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心肺复苏等扩大到心脏除颤,以期让在公共场所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市民和游客,因得到迅速的心脏电除颤而赢得最佳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更多生命。目前,市红十字会已按计划逐步对上述设置点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进行应急救护培训,并普及了“自动体外除颤器”日常管理、维护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