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腔镜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13.12.2014  23:12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王志刚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一位“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腔镜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患者曾老先生今年60岁,家住苏州,因为反复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在当地医院检查肠镜诊断为“低位直肠癌”,经多家医院咨询后,均被告知为根治性切除肿瘤需切(挖)除肛门。为了让父亲既治病又能保住肛门,其子经朋友介绍,带曾老先生找到了附属六院普外科王志刚主任医师。看过患者的肠镜报告并进行肛指检查后,王志刚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肿瘤下缘距肛门约4cm,属于超低位直肠癌。术前核磁共振检查提示病期尚属早期,只是位置很低,这种情况可以运用最新的腔镜下免切口直肠癌根治术,并尝试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12月1日,在麻醉科的辅助下,在腔镜下王志刚主任带领手术团队完成了直肠癌的全系膜切除,完整切除了肿瘤以及相关淋巴引流所在的直肠系膜。通过一系列腔镜下操作,经肛直肠翻转取出标本,直视下精准定位切除。既保证了肿瘤完整切除没有残留,又保留了肛门功能,还做到了腹壁完全无切口,这台微创手术历时3小时,获得成功。病理报告显示为一期直肠癌。术后老曾恢复得很快,当天就可下地,第二天即可进食流质,术后四天能排便,并且肛门控便功能良好。相对于传统手术,腔镜免切口技术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无切口疼痛、恢复快等优点,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肿瘤根治效果。无疑,这给早期发现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了解,目前我国直肠癌占大肠癌比例较西方高,直肠癌中低位所占比例也较西方高,青年癌症患者中大肠癌占23.7%;上海市健康人群中大肠癌呈高发状态,每年上升4.2%,大肠癌在肿瘤发生排位为第2位,是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在王志刚收治的大肠癌患者中,曾有多位患者早期仅有大便带血表现,却当成痔疮延误诊治一年甚至两年。对于下列五类高危因素人群尤要重视大肠癌筛查:比如:患有大肠息肉、家族中患有遗传性息肉和息肉病、炎症性肠病、胆囊切除术后、有大肠癌家族史者。

  如今日本、德国、美国均已立法,规定50岁以上的公民每年接受一次大肠癌普查。王志刚开展的青年大肠癌患者的随访和研究结果表明,青年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所以早期发现至关重要。由此,王志刚呼吁,应在40岁以上人群中积极推广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进行保肛手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