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那些你不熟悉的腊八民俗

17.01.2016  10:53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可以算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开始。佛教称“腊八”为“成道节”。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苦修,经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释迦牟尼认识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脱的正确道路,决定放弃苦行,另辟蹊径。于是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

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释迦牟尼吃了之后,体力有所恢复,来到岸边一棵毕波罗树下,静坐沉思。后来,终于豁然大悟,认识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彻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成佛”或“成道”。

后世把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天称为“佛成道日”。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到腊八这一天,佛寺都要熬杂粮粥供养佛祖。这种风俗传到了民间,就成为了民间的“腊八节”。

按老礼儿,腊八节应该这样过:

1、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2、敬五谷神 民间熬制腊八粥除了供奉佛祖之外,还在亲友邻里之间相互馈赠,以表示传递春天快到了的喜悦。大户人家往往会将熬制好的“腊八粥”送与路人,广结善缘。农民把腊八粥熬好之后。先盛上一盆子,端到自家的地头上去,把腊八粥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撒到农田里去,敬五谷神,企盼来年五谷丰登。把腊八粥抹到果树第一个树杈的基部,认为那里是果树的“”,以此来敬树神,期盼来年水果丰收。

3、泡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4、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看看新闻网记者:沈倩)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