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脑梗死急救医院地图公布 专家:言语含糊不能"等一等"

28.10.2014  15:28

  东方网10月28日消息:明天是“世界卒中日”。作为由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中心、上海市神经内科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共同主办的“上海急性卒中救治行动”的一部分,上海脑梗死急救医院地图昨天下午正式发布。“急救地图”提示病人或家属在发现有脑梗“苗头”后能及时拨打120,并就近送往有脑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地图”标示了本市通过市卫生部门脑卒中急救资质认可的11家市级临床救治中心(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市六医院、长海医院、市十医院、仁济医院、曙光医院、东方医院、市九医院、长征医院),以及由这些市级中心分片“辐射”带教的24个区县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市医疗急救中心(即120)则将在整个急救链中承担重要的“衔接”任务。

  上海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董强教授介绍说,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死)占到70-80%。这些病人若能在发病后的4个半小时内及时送医,包括在进入医院后的60分钟内得到静脉溶栓治疗,其获救机会及预后疗效都将有大幅提升。“目前‘地图’里的市级临床救治中心都有丰富的溶栓经验,并且开通了急救绿色通道——将挂号初诊、血液检查、影像科检查、内科用药、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等7至9个环节全部打通,大大缩短了院内急救时间,提高了溶栓比例。”同样,另外24个区县级临床救治中心目前也与上级“对口”医院形成技术互联互动,经过组建专业团队和再造急诊流程,一个覆盖全市的脑卒中急救网络初现成效。

  与此同时,全市2300余名120院前急救人员中的450名一线随车医生,近期已接受有关专题强化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对于脑卒中急救、转运的判断和处置能力,下一步将全面培训受理、调度人员,完善“预报”功能。

  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这是专家为脑梗急救写的一句“口诀”。董强教授特别关照广大市民:只要发现有以上3个症状中的任何一个,就应该毫不迟疑地拨打120急救电话,千万不要有“看一看”“等一等”“歇一歇”“睡一睡”的念头。

   【相关链接】

  中风的危害

  中风已成为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我国每年新发中风病人约200万,死亡约150万,累计病人有600-700万。中风病人约有3╱4丧失劳动能力,有40%重度残疾,经抢救治疗的存活者5年内有20-47%的复发率。每年中风的医疗费用高达200亿元,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中风的症状

  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软弱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听不懂讲话;一侧或双侧视力丧失或模糊、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伴有意识障碍或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