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验+中国优势,跨国团队探索神经影像技术新发展 中德PET/MR脑功能显像研讨会在华山医院成功举行

23.03.2016  09:57

3月13至15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同主办的“中德PET/MR脑功能显像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精神系统疾病PET应用研究进展》学习班”在华山医院举行。来自中国、德国和美国知名医疗与学术机构的数十位影像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医用物理学、放射药剂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们共聚一堂,聚焦“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影像学诊断”及“恶性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等世界难题,通过组建跨国、跨学科的PET/MR脑影像研究团队,促进中德两国相关领域合作研究网络的建立,更好地服务于两国患者。

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联邦十字勋章得主、慕尼黑工业大学医学院前院长、慕尼黑工业大学右岸医院核医学科主任Markus Schwaiger教授,慕尼黑工业大学右岸医院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Bernhard Meyer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李亚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主任管一晖教授任大会共同主席。

开幕式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右岸医院与华山医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华山医院副院长邵建华代表医院签约。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授予华山医院PET中心“中德脑功能分子影像研究及临床转化基地”铜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兼中德中心主任鲁荣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亚明教授,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与Markus Schwaiger教授共同为基地揭牌。

2001年,全世界第一台研究型APD半导体PET在右岸医院核医学科诞生,2010年,全世界第一台临床PET/MR一体机在右岸医院核医学科运行。2015年中国开始全面推广PET/MR,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20个PET/MR中心。分享德国和慕尼黑工大的经验,将极大地协助中国的影像中心更有效地建立临床PET/MR。

在PET/MR技术中,脑显像是重要的应用领域。在脑显像中,MR通常应用于提供人脑的形态学和功能信息,而PET能提供互补的病理生理学和分子水平信息,凭借极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样化的功能影像,PET/MR为提高临床诊断并且为多种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肿瘤的诊疗决策提供有力的工具。近年,美国FDA已批准了数个针对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的体内显像剂,可以在临床早期诊断并显示神经病理的基础上监控阿尔茨海默痴呆的发展,同时,多巴胺能显像剂已被运用于帕金森障碍的PET/MR显像,通过系统性利用从PET/MR获得的互补信息,可能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精准诊疗的发展。此次会议,中德两国专家针对此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探索并加速顶尖技术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同时,鉴于华山医院和右岸医院分别在神经相关学科及核医学PET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双方还将探索两家机构在神经外科,尤其是脑肿瘤多模态诊断方面的合作交流。

华山医院PET中心成立于1998年,为国内首批引进PET设备的单位。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心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PET中心,每年服务患者超过1万人次,开展的大量工作在国内本领域起引领性的作用,得到欧美等国家专家的高度认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渗透入核医学领域及PET技术的发展,中心紧紧抓住新动向,目前已经有18种放射学显像剂用于肿瘤、帕金森病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同时,Micro PET/CT的应用也促进了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自2012年以来,慕尼黑工业大学神经影像中心/核医学科和华山医院PET中心已经在脑影像方面建立了全面合作。通过发展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临床数据,已经合作发表了会议摘要3篇、发表文章1篇、投稿文章1篇。本次会议巩固了两家机构之间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将合作进一步扩展。随着中德两国来自最重要科研机构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到合作中来,将大大促进两国PET/MR、PET/CT神经影像专业领域合作研究网络的建立,为华山、为中国的神经影像专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世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