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阿姨锅贴"从马路棚搬进门面房:跨越23年的"网红"

27.08.2016  09:04

原标题: 那一炉锅贴的城市温度

  周六一大早,去“拔草”网红锅贴———“胖阿姨锅贴”,虽然绕了点弯路,但七点多赶到时,门口的排队长龙却一点也没缩水。

  食客们边排队边议论着这个来自“草根”的锅贴美食———大热的草头馅锅贴,清新不油腻;白菜馅儿是有着锅贴面的白菜饺子味;忠于原味的肉馅锅贴,汤汁也是最足。

  最近,原本窝在祥德路小区违章建筑里的“胖阿姨锅贴”搬了新家,从马路棚搬进了门面房,还挂上了金字招牌。店面虽然只有十来平方米,却显示着城市的温度。

  做锅贴一天50斤大米

  被称为“胖阿姨”的朱小龙,其实一点都不胖。

  站在炉灶前,她双手各持老虎钳夹住两个铁锅,各旋转了14圈。胖阿姨说,这是油、锅、锅贴在一起最美妙的时刻。

  店内有一个桌角可以堂吃,只能容纳6人,因此基本都是外带。来这儿吃的食客不约而同有相同的套路,点上几个特色素锅贴,最后搭配原味肉馅填饱肚子。食客们说,每天来排队,一方面是能享受口味独特的各种馅料,另一方面也因为胖阿姨家的锅贴皮底韧而不硬、脆而不焦,每咬一口都会有“咔嚓”声,即使带走也好吃。

  食客们买锅贴时还会听取胖阿姨的各种建议:“小姑娘就吃个素锅贴,配个绿豆汤解解渴”“小伙子就来个肉的吧,加个我特制的茶叶蛋,补补身体。

  光招牌的锅贴,胖阿姨就做了23年。每天她做的锅贴要用掉50斤大米,尽管如此,中午前这些锅贴还是会被一抢而空。胖阿姨享受在店里的每一刻,边做锅贴边聊天,想把店外的世界了解个遍。

  美味的诀窍来自用心,时钟拨回2小时前———早上3:50,是胖阿姨每天起床的时候,她要一早去菜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老公肖阿叔帮忙一起做面皮,用每只固定的分量包完每一只锅贴,最快一分钟可以包30多个。为了搭配食客们吃锅贴,胖阿姨还搭配绿豆汤白粥和茶叶蛋,每一种都和外面味道不一样。

  跨越了23年的“网红

  要做成“网红”的美味并不容易。当年胖阿姨夫妇俩下岗、女儿还在读书,生活非常窘迫,朱阿姨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做过高空清洁工、卖过粥、在饭店打过工,最终在邻里的帮助下在自家门口卖起了锅贴,这一卖就是23年。

  朱阿姨不好意思地说,刚开始做锅贴是偷师,在饭店打工时偷偷看厨师如何做锅贴,今天看盐放多少,隔几天再看看怎样配比才多汁美味,再看看如何煎才最好,最后在自己的不断尝试和改进下才有了现在的招牌锅贴。

  生意做了几年,肉价上涨让锅贴的价格节节攀升,从2块慢慢涨到了5块,胖阿姨的锅贴事业也遇到了瓶颈,虽然锅贴依旧个头大,用料足,但食客们的新鲜感渐渐褪去,胖阿姨也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因此,胖阿姨开始尝试素饺子,尝试在锅贴中加入草头、冬瓜、萝卜丝黑木耳、韭菜等特别的馅料,一是丰富口感,二是贴平价格,尽量做到价格亲民。

  回忆起当初,胖阿姨仍然记忆犹新,锅贴从早上6点开始卖,3个小时就可以卖掉上千个锅贴,家庭的生活问题一下子解决了。胖阿姨说,自己一辈子就做出了这么点成绩,以前最开心的是点钱,现在最开心的是别人夸自己的锅贴好吃,能和自己聊聊天就是最开心的时候。

  胖阿姨的“转正

  锅贴虽好吃,但周边居民也有着幸福的烦恼———一大清早胖阿姨就做起锅贴生意,噪音、排污等问题打破了周边居民们原本安静的生活。居民们开始投诉,主管部门过来检查,也有些为难:要整改成本太高、要办证也因为面积不够不达标。

  负责这一片区的城管高惠兵说,其实私下里,自己也是胖阿姨的“粉丝”,脱下城管服,也会排队买锅贴,但是随着对于“五违四必”的零容忍,胖阿姨的店也必须进行整改了。

  今年祥德路的违法经营拆除列入了区一级的“五违”治理,听到这个消息胖阿姨并没有推脱,主动拆除原本的小店。在执法部门的帮助下,她办好了证件,在新址完成了新店的开张,完成了马路美食的“转正”。

  针对这样的马路食品摊点,欧阳路街道不仅管堵,还管疏导,而且疏得合理,让前来尝鲜的吃货们感慨:“阿姨侬因祸得福。”胖阿姨也更新了经营模式,延长经营至午市,增加各类搭配小吃。胖阿姨说,自己还将研究新馅料,在美食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