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用行动感恩:肝移植康复者“变身”医院志愿者

07.04.2017  19:52

“当‘死神’向病人招手时,往往是因为医生的坚持,才把病人拉了回来。而从病人的角度来说,那也是一种自身要摆脱‘死神’之手的坚持,而这种坚持的力量和机会,其实是医生给的。”这是去年夏天纪录片《人间世》线下活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场的医患互动环节,肝移植康复者汪先生讲述的一段肺腑之言。

与中山医院的“今生缘”

如今,新生“10岁”的汪先生与他的一些“肝友”们,都已经成为了“中山绿叶志愿者”,在附属中山医院这块让他们重续生命的土壤上,用行动感恩,以真心传爱,“现身说法”帮助那些与昔日他们一样的肿瘤患者,坚持与医生一起去挑战疾病、争取新生。因为他们相信,这里依然会缔就一个又一个的“医学奇迹”、书写一篇又一篇的“新生故事”。

由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带领的肝外科团队,在肝移植领域创造了诸多“第一”:国际首例利用切除的废弃肝脏行“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国内首例经典劈裂式肝移植、上海首例“成人-成人”活体肝移植等。在众多肝肿瘤患者心目中,只要是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团队实施的“换肝”,就犹如是给未来的康复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他们的心愿,就是希望像已经新生“17岁”的“肝友大哥”老徐一样,能够年复一年地健康生活着。

“中山绿叶志愿者”走进病房为肿瘤患者送去关爱与帮助

老徐是一名“中山绿叶志愿者”,也是肝移植患者“变身”医院志愿者的“领头羊”。2015年4月,附属中山医院设立癌症康复、移植受者志愿者服务基地,老徐等曾在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肝移植和肝肿瘤治疗的12名康复者加入了“中山绿叶志愿者”队伍,他们依托志愿者服务基地每周定期为就诊、住院治疗的肝肿瘤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者的人数在逐步递增,志愿服务的范围也在不断延伸。对老徐来说,他与附属中山医院的“今生缘”,绝不是始于成为“中山绿叶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而是源自17年前樊嘉教授带领的肝外科团队给他实施肝移植手术的难忘时刻。

“肝移植让我获得了新生,也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年逾六旬的老徐,每当回忆起自己在附属中山医院的就医“历史”,依然有颇多感慨。老徐中学毕业后,被分配至上海郊区的一家农场务农,在报名参加农场组织的一次义务献血活动中,进行血液检测时被确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由于当时年轻不注意健康预防和身体保养,从农场返沪工作后,潜伏在他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开始悄然地侵蚀肝细胞,肝脏也发生了不良变化。1998年9月,他被查出患了肝硬化和巨脾症,不久肝内又出现了占位病灶,几次B超检查显示占位的病灶越来越大,肝硬化也发展到了终末期,所有的治疗都无济于事,生命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此时,获悉附属中山医院已经着手开展肝移植手术的老徐,在绝望中寻到了一丝求生的希望,至今他依然记得,当时负责手术的樊嘉教授对他进行了肝移植基本常识的讲解,以疏解他对肝移植的疑惑和担心,同时樊嘉教授还给他讲述了许多国外肝移植患者的康复情况等。最终,老徐成为了附属中山医院肝移植手术的“第一人”,也是目前上海所有因肝肿瘤和肝硬化而进行肝移植患者中,移植手术后生存时间最长的一名康复者。

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

“没有中山医院,就没有现在的我。”心怀感恩的老徐退休后,经常与有相同经历的“肝友”们交流康复心得。在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周俭教授等肝外科医生们的支持下,“肝友”们自发成立了肝移植联谊会,老徐也“名正言顺”地被推选为联谊会会长,他希望联谊会在开展健康讲座和康复活动的同时,能够成为医患沟通的一座“桥梁”。于是,当一名又一名的肝移植康复者,穿上绿马夹,以“中山绿叶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病区里、患者旁的时候,老徐的欣慰感便油然而生。

肝外科医生向肝移植康复者老徐送上新生“生日“的祝福

数年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至今让老徐和“肝友”们记忆犹新。在“中山大讲堂”里,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的医生们与100多名附属中山医院肝移植康复联谊会的“肝友”们齐聚一堂,共同庆贺老徐新生后的又一个“生日”。当生日蜡烛点燃时,全场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被幸福拥抱的老徐,双手合掌默默地许下了心愿。当天,在场的“肝友”们,有年仅5岁的幼儿园小朋友,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有上海本地人,也有从外地专程赶来者;有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白领,也有顺利重返校园的研究生;有刚步入婚姻殿堂的新娘,也有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精英……他们都曾患肝癌、肝硬化晚期、终末期肝病等“绝症”,是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的医生们用“妙手”帮助他们又拥有了一份健康和幸福。如今,在“中山绿叶志愿者”的队伍中,就有着他们的身影,有时他们还会为了帮助患者恰巧与“救命恩人”一起出现在医院相同的地方,真可谓“一切尽在无言中”。

新生“10岁”的汪先生作为“中山绿叶志愿者”,面对许多患者术前或术后询问其“靠什么你能保持健康?”时,有一句意味深长的回答“最重要的是心安,这是中山医院给我的,也是对付疾病的良方。”而这,也许就是那些肝移植康复者“变身”医院志愿者、随时与附属中山医院“亲密接触”的一种“内力”,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得到了什么,又该在这里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