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救护培训 做大做强品牌

03.11.2018  01:30

      近日,上海市红十字会先后召开由8家单位参加的社会组织应急救护培训座谈会、各区红十字会分管救护工作的领导参加的专题研讨会、机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区红十字工作季度例会等多个会议,针对大调研中收集的问题建议,紧紧围绕“应急救护培训”这一重点工作,开展了多层次的专题研讨交流,力争将红十字会这一核心业务做大做强,成为叫得响的品牌。

      不忘初心 抓牢“主业”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地救护,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救护知识、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始终是红十字组织不变的初心、永恒的主业,也是红十字会最具特色的工作,必须抓牢不放”,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孙大红说。

      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2016年通过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则规定,“市红十字会应当组织编写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教材,组织各类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市民参与社会急救培训”;2017年5月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规定,红十字会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等,所有这些从法律上为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

      今天,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已不再是战争,红十字组织的工作区域也已从战区、灾区向社区转移。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高层建筑(8层以上)有4.4万余幢,地铁运营线路15条,日均客流960万人次,高峰值达到1200万人次,安全隐患随处可见。如果日常的急救培训工作到位,一旦出现重大意外事件,群众就能自发参与救护,由“第一目击者”变为“第一施救者”。这是红十字组织对人道主义做出的最有价值的贡献,也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必备条件。

      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从2008年开始,上海市红十字会建立了市、区两级救护培训基地和街镇培训站点,持续开展救护师资、救护员和群众普及培训。十年磨一剑,救护培训已成为市红十字会的一个优质品牌。当前,社会上虽有不少的社会组织开展类似的培训,但其权威性、专业性、覆盖面、影响力与红十字会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年来救护培训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红十字人应继续加大救护培训工作力度,“占领”主阵地、“打赢”主战场。

      聚焦问题 突出重点

      长期以来,上海市各级红十字组织结合实际,不断推进救护培训工作。2017年,全市完成普及培训54万余人次,救护员3.5万余人次。其中,社区普及培训39万余人次,救护员3万余人次;学校普及培训11万人次;市级机关普及培训2143人次;企业普及培训1.6万人次。同时,本市已形成普及培训、救护员培训、救护师资培训等8个常规培训项目。
虽然该项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和广大市民的认可、支持,但市红十字会认识到,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救护培训工作仍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此次大调研中,收集到关于应急救护培训方面的问题共13项、建议14条,主要集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形式、救护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宣传推广等5个方面。

      大家一致认为,师资队伍薄弱是目前制约救护培训工作开展的主要瓶颈。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师资结构单一,缺乏专职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失率高;知识老化、增能有限。

      据统计,目前全市参与救护培训授课的师资为1408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冠名医疗机构、高校红十字会的兼职师资及社区的师资。这部分师资或因本职工作繁重,投入培训工作的时间、精力有限;或因年龄偏大,增能动力有限,教研能力较弱,容易影响教学效果。不少师资反映,2015年市红十字会出台的师资管理办法要求多、门槛高,对自身的工作和职位晋升却帮助不大;相关部门对所属师资的支持力度也不够,救护培训工作还未与医护人员、教师的再教育挂钩,导致他们提升自身能力、参与救护培训工作的动力不足。此外调研发现,待遇问题也是师资流失、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原因之一。

      讨论中大家还意识到,目前红十字会开展的救护培训课程设置单一,针对白领、青少年、外籍人士等的个性化课程很少,可选择性不足;教学方法也较为单调,缺乏场景模拟、桌面推演等课堂互动,新媒体新技术推广运用比较少。同时,新红会法已将救护培训的内容扩大到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而相关教材和授课师资尚未准备到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师资建设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积极变革 做强品牌

      经过广泛调研、深入讨论,大家感觉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红十字会面临的工作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对红十字会开展的救护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变革中实现新的发展。

      在指导思想上,要改变原有观念。注重简化普及培训讲数量。进一步简化培训方法、程序,扩大普及培训覆盖面;优化师资培训讲质量,一手抓现有师资的水平提升,一手抓冠名医疗机构的作用发挥。用好冠名医疗机构资源。进一步优化师资培训的课程设计,提高救护师资参训的积极性和自我提升的能动性,提升救护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强化救护员培训讲实效。通过网上教学缩短现场理论学习时间,同时增加现场救护技能训练时间,使参训者正确掌握急救技能,危急时刻能救敢救。

      在队伍建设上,要统筹建设管理。建立全市的救护培训师资库,实现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特聘医学专家等专业人员充实师资培训团队,参与骨干师资培训授课,提升培训师资专业知识水平。争取市教委、市卫计委支持,将参加红十字救护师资继续教育和相关授课等活动列入医护人员、教师的再教育学分体系。建立星级救护培训师资制度,将师资年度参与救护培训和服务的绩效作为重要条件,并探索与授课薪酬挂钩,提高师资荣誉感和获得感。

      在课程设计上,要细分不同人群。联合市教委等部门,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在统一大纲的基础上,开发不同的培训课件和教案;开设网络微课,推进“学分制”教学模式;将培训课程按不同教学模块灵活组合,并探索英语教学;充分利用市、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和各街镇红十字服务总站,为市民提供救护培训和操作辅导。

      在培训管理上,要坚持“三抓”。即,“抓两头带中间”。普及讲座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以“爱心暑托班”、新生军训救护培训、“18岁成人仪式”救护员培训授证活动等为载体,普及救护知识和技能;对社区居民(包括孤寡老病残者)开展“每年参加一次讲座,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活动。“抓重点带一般”。关注铁路、航空、消防、安保、旅游、等高风险的行业,关注地铁站、学校、工地等事故易发区域,关注大型超市、商场、车站、机场、节假日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大型比赛和活动场馆(马拉松等体育竞技点、演唱会、进博会等),结合AED的布点设置,因地制宜地对相关重点人群开展救护员培训,并带动对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等公职人员的救护培训。“抓实训带教研”。在针对不同对象的各类救护培训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技能操作教学方式,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救护技能,并能经常温故知新,解决救护员“敢救”和“能救”的问题,提高培训和施救的成效。

      此外还要积极抓好信息化建设,搭建集注册报名、网上付费、网上学习、工作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了解全市的培训动态、培训效果。同时,在“世界急救日”等主题活动日期间,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救护培训宣传推广,提升红十字救护培训的影响力。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目前市民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比例却远低于其它发达国家城市。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市民拥有自救互救的能力,是市红十字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在巩固救护培训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精简优化、转变战略,全力增强以核心业务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救护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上海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张浩亮强调。

 

(上海市红十字会 刘贵朝  王子美  江易易)

 


青春奏响进博之歌
    作为2018 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的压轴红十字会
市红会成功举办救护培训演讲比赛
    为弘扬红十字精神、传播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红十字会
全情护航“进博会” 汗水擦亮“红十字”
    举世瞩目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