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业科技园区,探索品牌集聚路径

31.07.2014  13:54

          四川宜宾农业科技园是2013年挂牌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是宜宾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推动农业一、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同济大学2014年“新型城镇化研究”暑期研究生实践团四川宜宾分队将农业科技园作为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围绕着地方农业产业集聚、农业品牌发展等核心问题,于7月16日抵达四川宜宾,开始为期10天的实践调研活动。

重回同济第二故乡,聚焦地方发展需求

          李庄办学的岁月让同济大学在四川宜宾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与情谊,本次实践团来到宜宾,同学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希望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以宜宾农业科技园内农业科技型企业以及周边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分析并提出一定的专业化见解与提议,为园区与地方政府提供参考。在前期的有效沟通后,同学们的调研方案得到了宜宾当地政府与科技园区的肯定与大力支持,行程计划与目标样本也在宜宾团市委、宜宾翠屏区科技局等单位的协助下不断完善。7月17日,在抵达宜宾的第二天,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与与宜宾团市委、科技局、农业局、畜牧局等各地方部门进行了一场座谈,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宜宾经济发展和各部门工作概况,在充分听取地方意见与需求后,实践团确定了在宜宾良好的自然禀赋与区位优势前提下,围绕农业科技园区品牌的打造与集聚开展调研,探讨农业科技园的建立,是否可以成为宜宾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块跳板,成为宜宾“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引擎。

深入园区企业,探访田间地头,采集第一手素材

          在抵达宜宾之前,实践团通过与当地政府与农业科技园管委会的前期沟通,已经确认了一份多达十三家的园区相关的企业名单,在到达宜宾后,最终与当地共同确认其中八家为调研目标企业,涉及到基础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科技化种植与养殖、农产品品牌打造与国际化营销等多个重点问题,同学们深入到这些企业的种植与养殖基地、加工车间、研发实验室等一线,向企业负责人、部门或项目负责人、普通工人等不同群体提问并发放问卷,收集了大量数据与素材,初步完成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与极集聚”的调研链条。同时,同学们还围绕着企业的原料供应者——农业合作社进行了大量田间地头的走访,深入到各村镇合作社与农户家中,了解宜宾农业科技园与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当地农业与农民生活水平的带动效应。
          通过一周的时间,实践团共调研与走访了科技局、农业局、畜牧局、园区管委会等机关部门4个,生物科技、林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各类企业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4个,农户30余家,完成有效问卷共100余份;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收集了来自基层的企业家、企业员工、村干部、农民等不同群体对农业科技园的意见与建议十余条。这些数据与素材,为同学们的调研成果整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次苦中作乐的学习经历,一段忆后回甘的生活体验

          上海到宜宾,单程近40个小时的火车旅程,在带队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与相互帮助下,大家去时带着满满的疑问与期待,回时带着沉甸甸的收获与感悟。实践团的十一名同学,来自8个专业,9个省市,大多从小生活在东南沿海与北方的城市,对地处西南的四川宜宾,所有的印象几乎都来自于网上。许多同学在宜宾的田间地头第一次见到以前从不认识的各种庄稼,了解到一株作物从种子到开花结果再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也有人第一次走进农业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与车间,了解到自己日常食用的各种食品经历了多少道工序与多少人的辛勤劳动;还有的同学是第一次走进农民的家中,与操着浓浓乡音的老乡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了解到西部地区的家庭生计与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
          在李庄调研农产品的地方品牌打造时,同学们还回到了同济的办学旧址,身临实境地感受了同济的光荣岁月;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带着同济的校徽与精心挑选的书籍,来到李庄镇留守儿童之家,为当地的孩子们带去了来自上海“老乡”们的祝福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