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金融检察法治创新研究基地举办讲座聚焦“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前沿问题”[图]

05.12.2016  21:46

12月2日下午,应上海交通大学金融检察法治创新研究基地的邀请,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仁文在上海交通大学工程馆104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前沿问题”的精彩学术讲座。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张绍谦教授、周铭川老师、于佳佳老师等参与了讲座和讨论。

刘仁文讲述了对于近期的冤假错案的平反,引出了对于我国刑事法律研究的重要性。随后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刑事法治建设的三个重要前沿问题。

一是我国的死刑废除问题。刘仁文以聂树斌案件为切入点,就现在死刑冤假错案的频出,是否废除死刑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制度,这些国家能够脱离死刑并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使得废除死刑成为了可能。有的国家虽然保留死刑,但是,死刑宣判和死刑执行的案件数量极少。在我国,鉴于特殊国情,现阶段难以全面废除死刑,但也在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和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方面作出努力。关于死刑政策,刘仁文指出,对内要督促决策层减少死刑,在立法和实践中从严控制,少杀慎杀,同时要杜绝冤假错案。探讨死刑改革问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还在于,促进刑罚的轻缓化和人道化,提升整个社会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二是我国的废除劳教制度后刑法结构的调整问题。刘仁文指出,劳教制度的废除原因主要是劳教实质上与刑罚无异,不经司法程序适用劳教有侵犯人权之虞,与法治国的基本理想相悖。劳教制度的废除是对我国刑法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犯罪圈扩大,轻微违法行为大量入刑;轻微犯罪案件的增加会加大法官的工作量。刘仁文认为,要解决这一系列的新问题,应考虑在实体法上区分轻罪和重罪,在程序法上采用简易程序等案件的分流措施。此外,他还指出,针对轻微犯罪,可考虑创设前科消灭制度,以有助于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

三是如何认识预防性刑法的问题。传统的刑罚科处立足于犯罪产生的实际危害后果。进入风险社会后,在预防危害后果严重的犯罪(如恐怖主义犯罪、网络犯罪等)的过程中,刑法介入的前置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另一方面,刘仁文教授也指出,围绕预防性刑法需要明确的问题是,如何将刑法的介入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刑法典本身的庞大化。

讲座最后,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刘仁文教授进行了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表示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