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职总优儿学府启用新课程 华语授课培养品格

15.05.2015  17:30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四名幼稚班一年级的小朋友围坐一桌,开心地玩着老师自制的卡片游戏。他们分别代表新加坡四大种族,当代表印度族的小朋友翻到印度煎饼的卡片时,他用华语说:“这是印族朋友的食物。”代表马来族的小朋友翻到开斋节的卡片时,也用华语说:“这是马来朋友的节日。

  第一个收齐四张代表同一种族食物、节日、服装和文字的小朋友,就是优胜者。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习尊重不同种族和文化。

  这个游戏是辅助职总优儿学府(NTUC First Campus)新品格教育课程的工具之一。这套课程今年3月在职总优儿学府旗下120所幼乐园(My First Skool)托儿所正式推出,超过7000名四岁至六岁的孩子在原有英文和华文课程以外,也上这套以华语授课的新课程。

  课程着重灌输孩子负责任、诚实、尊重和关怀四个价值观,每个学期以一个价值观为主。课程主要让孩子在日常活动中身体力行,例如每天自己签到、轮流担任组长、照顾自己的花草植物、排队吃饭、餐桌礼仪、使用礼貌用语,以及表达赞美和关心等,以培养良好习惯和行为。

  林美莲:文化与价值观是母语教学重要部分

  超过300名华文教师已接受培训,他们使用以身作则、制造相关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三步骤的教学方法教授这套课程。每周四的华文课是品格教育课程时间,教师会引导学生讨论某种行为或想法,帮助学生学习良好和正确的品行。

  新课程的所有教材都由教师制作,以儿童熟悉的本土内容为题材。

  课程也强调家长一起参与,教师每两周会让学生带回一份作业,内有特定话题如在公共场所说话声量、如何在家做个小帮手等,与家长讨论或合作完成。作业也列出用来评估孩子行为表现的方法,方便家长参考。

  设计这套课程的是职总优儿学府华文课程策划主管林美莲博士,她说,课程会以母语授课主要是因为文化和价值观是母语教学的重要部分。

  她也说,幼儿时期是灌输和教导孩子价值观的关键时间,家长的教育尤为重要。虽然曾有家长反映,他们希望在家经常用母语与孩子沟通,但碰到一些学术课题如宇宙、建筑等,则必须用英语谈论。不过价值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家长较能轻易使用母语和孩子对话。

  开课两个月,家长对课程的初期反应不错。苏欣恺(33岁,护士)四岁的儿子在裕廊坊幼乐园的幼儿班,她最近发现儿子在家更独立和负责任,他会把玩具放回原位,也会主动帮忙做家务,如抹桌子。

  她说,最明显的改变是儿子讲话非常有礼貌,常常使用“”“谢谢”“对不起”和“不好意思”等礼貌用语。他吃饭时也更自律,会主动把饭吃完。

  另一名家长赖美人(34岁,教师)也发现在幼稚班二年级的儿子更有礼貌,她说:“儿子现在见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也会自己整理书包,并提醒我上学不可以迟到。”(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