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量化学风建设 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管理

22.12.2015  14:32

   聊城大学量化学风建设,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管理全程性帮扶——

  学生上课都不好意思迟到了

每天晚上10点半,在教室上完自习之后,聊城大学商学院大三学生王绪林会带着学习资料,再去宿舍楼的学习室自习一个多小时。“我准备考研,学校设立的宿舍学习室为我复习提供了便利,很多同学都愿意来这里再拼一会儿!

在宿舍专门设立学习室,在教室设立英语角,在校园修建休读点,这都是聊城大学加强学风建设的举措。目前该校已建宿舍学习室18个,各种教室学习角80多个,休读点26个。为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聊城大学探索形成了“精细化管理,全程性帮扶,菜单式导航”的学风建设新机制。

   精细化管理:让学风建设具体可抓

如何让学风建设变得具体化、可操作,是聊城大学领导班子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今年3月,学校研究制定了《聊城大学学风建设考核指标及量化考评办法》,以量化考核的方式,加强对学风建设的精细化管理。

过去,受传统落后思想的影响,聊城大学农学院是一个“三低两高”(报考率低、报到率低、专业认同感低、分流率高、厌学率高)的学院。实施学风建设量化管理后,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该院在新生报到后,教师就着手进行专业教育,帮助同学们重新认识农学专业,树立专业自信和认同感。教学过程中,学院积极和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奖助学金,奖励政策向成绩优秀、一年级分流仍选择留在农学院的学生倾斜。对大三学生,采用分类培养、分类指导,实行考研、就业导师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考研指导。“哪个学生报考哪个学校、哪个方向,考了多少分,需要不需要调剂,能调剂到哪个学校,我都一清二楚。”身为班主任的孟喜龙老师说。

聊城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马春林介绍,近年来,学校还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并逐步建立健全《聊城大学综合测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完善了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形成了学风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

  全程性帮扶:走好大学生活每一步

老师在门口等你呢,你好意思不来吗?”这是聊城大学学生去上课时的“口头禅”。

要让学生学习好,首先要让学生走进教室。为此,材料学院、农学院等学院实行了学院领导带班督学制度。每天上课前,由学院领导、辅导员和部分教师组成学风督学小组,到教学楼门口督查,要求学生和授课老师提前10分钟到教室。

尊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教风对学生的学风有着重大影响。学校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引导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奖励基金,评选“大学生良师益友”“教学名师”等,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每个学年初,各学院还会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集中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暨(高年级)学生升级教育,着重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第一课堂学好专业课、安排辅导员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第二课堂提升综合素质、安排学长给低年级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成长经验,学生将结合辅导报告内容和自身实际,科学规划自己的年级发展目标和任务。

据介绍,每个学期末,学生要认真填写《新生入学教育暨学生升级教育反馈表》,具体汇报规划落实情况。一旦发现学生挂科、旷课、违纪等严重问题,根据学业预警制度,学校会及时提醒学生本人或者告知家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菜单式导航: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是聊城大学为学生“菜单式导航”的主旨。为此,该校在普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对学生面对面指导的基础上,还组建了“季羡林学院”“创新学院”,推出了名师导航、良师益友导航、学长导航等系列“学业导航”活动。

季羡林学院是2013年聊城大学设立的“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学院植入全新的教育理念,每年从入学新生中择优选拔7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小班制、名师授课、讨论式教学、国内外游学、丰富的课外活动、科研训练等培养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潜质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考进大学之后,有些学生有歇一歇的心理,甚至有厌学倾向;有些学生会失去前进的目标与方向感;有些学生因为自制力差,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些都是大学生的常见病。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是我们加强学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在接受采访时,聊城大学副校长王强说得很实在。如化学化工学院2009级专科班学生李娜(化名),因为高考成绩不如意、奶奶去世心情过于悲伤等多种原因,产生了退学的想法。班主任王欣彦多次找她谈心,最终打消了她退学的念头,帮助她顺利完成了学业。

在课堂教学以外,学校还开辟了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目前,学校设有学生活动中心6个,学生活动室30余间,建设实践、实习、创业等基地279个,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拓展了空间和平台。(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王秀清 丁兆礼)

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3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