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道颖:练就一双诊病“火眼金睛”

04.08.2016  10:06

  曾经,她一直认为,心内科医生可以实实在在救人,是最理想的职业;然而阴差阳错,她跨入放射领域,以30余年的执着,练就一双诊病“火眼金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教授耿道颖说:准确诊断,可让病家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也可让患者在疾病萌芽状态得到及时治疗、避免大手术。

   主攻中枢神经影像学

  耿道颖1979年考进徐州医学院,5年后以全年级第一名成绩毕业。本以为可以当一名心内科医生,最终却被安排到无人问津的放射科。回忆当时,耿道颖犹记那一肚子委屈。放射科主任的话最终打动了耿道颖,“你与我女儿一样大,我会像女儿一样待你。

  拍片、洗片、做CT、做核磁共振……耿道颖一干就是8年。之后,她成为华山医院教授陈星荣的弟子;5年后,又成为当时的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沈馨亚的博士后。进华山医院放射科后,耿道颖将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作为研究方向。“过去,我以为只有面对面看病,才能服务患者;后来才知道,这样的认知狭隘了,做科研出成果,更可以造福千千万万患者。

  耿道颖领衔团队捷报频传:建立一套“脑肿瘤功能MRI的量化分级标准与多影像融合的立体定位体系”,临床发现,可降低8%至10%的脑肿瘤患者术后致残率;探索功能核磁共振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标准,建立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隐匿性脑外伤早期功能核磁共振征象,解决“临床与影像相矛盾”的现实问题……团队还率先建立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联合脑CT灌注成像(CTP)多模式扫描方案,作为脑卒中等脑血管病早期预警技术;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标准化头颈联合CTA的规范化检查方案,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影像黑白世界书写精彩

  在影像领域“黑白世界”里,耿道颖不断摸索与实践,她率领团队创新建立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CT和核磁共振关键技术,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机器可以冷冰冰,问诊却应有温度。面对每位患者的求助,她都报以初心,仔细认真地发现疾病蛛丝马迹,给出精确诊断。曾有一位安徽患者在当地被确诊为脑胶质瘤,化疗后,送至华山医院已昏迷,当地医院诊断为“脑部感染”。耿道颖仔细查问病史,建议进行增强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最终发现是原发性淋巴瘤,小剂量放疗、化疗联合治疗效果会更好,对正常脑组织影响也小。果然,放疗到第五天,患者醒了;两周后,脑部大部分病灶消失,2个月后,病灶竟奇迹般地消失了。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医生,对患者好,是我回报国家的最好方式。”耿道颖笑着说,片子里每个微小细节,都可能改变对患者的诊断,再认真也不为过。确诊率高一点,患者的生机就大一点,谁又能说放射科不能救死扶伤呢?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