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上外干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一、聚焦中国现实、全球发展、人类命运,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
着眼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和坚持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聚焦中国现实、聚焦全球发展、聚焦人类命运,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类之问,加强具有原创性的国别、区域和全球知识供给,为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贡献原创性、独特性国别区域知识,构建全球话语和全球知识体系,外语类院校必须有为、大有可为。在“双一流”建设中不断深化外国语言学科建设内涵,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语言为知识工具,以语言为研究方法,促进学科交叉,加强课程建设,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为解决人类命运共性问题、提升全球发展共同福祉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围绕“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愿景,实行“多语种+”办学战略,致力培养能参与全球治理和全球事务的卓越人才。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岩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对于我们探索和开创外语院校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路径具有深刻启迪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提出以“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全球话语”为价值引领,融通古今,博采中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各国对人类创造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加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更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和更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话语和全球知识体系。
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上外正深入推进以“跨、通、融”为特征的治理体系改革,明确改革与发展的“五个坐标”,致力于发展成为“多语种+”卓越人才的孵化培育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创新策源地、国别区域全球知识的关键供给地、全球话语能力建设的战略支撑地、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引领地,将学校的优势特色、发展目标与国家重大战略、现代科技进步趋势紧密结合,在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和人文交流的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上外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吴瑛
随着国际体系的变革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西方国家垄断国际话语权的格局正在改变。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从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出发,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对话。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以融通中外的方式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进理论创新,为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发挥积极角色。
上外科研处处长、教授王有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既指出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题,那就是“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也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总书记还对如何做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二、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上外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衣永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须立足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推动思政课适应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适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上海外国语大学通过强化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好专题教学;强化中外比较的视角,提升授课话语全球叙事的自觉;强化教师主导作用,提升学生主体自觉;强化社会实践教学,上好“大思政课”。通过开展系列英文讲党史讲座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组织师生撰写外文采写党的诞生地故事、通过多语种网站发表,参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展览文案等的翻译与外文讲解等,把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社会课堂“大思政”课有机结合,通过思政课教学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全球叙事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
上外档案馆、校史馆、语言博物馆馆长王雪梅
总书记参观人大博物馆后,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这为我们的档案与校史工作指明了方向。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卷帙浩繁的档案史料见证了我们上外人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从单科性学校逐步发展为文教经管法工多学科的重点高校;再现了上外人编译马列经典,浴火抗美援朝,创新“多语种+”人才培养、积极扶贫攻坚的珍贵记忆,也将永远铭记上外人振兴乡村、防疫抗疫、参与全球治理的精彩华章。我们档案人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为党管档,为校守史,将档案与校史的整理、汇编、研究有机融入到赓续红色血脉的育人工作中。
上外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蔡迎春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和职责,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和职责就是传承红色文化和精神,传播和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做好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型图书馆。上外图书馆将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建设学习中心、文化中心、数字中心、学术中心的四位一体主阵地,全方位发挥上外图书馆多语种资源、红色文脉展示、空间特色文化、数字人文技术、跨学科融合等特长和优势。
上外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院长、教授;农工党上外支部主委许宏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再次强调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全球发展为使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目前所开设的语种专业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涉外工作,我们要加紧培养融合型国际化紧缺人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帮助学生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提高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上外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讲师张万旭
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教育的根本问题,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树人根本任务指明方向。上外2021年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增设了罗马尼亚语专业。作为罗语专业的负责人,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加强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认真落实学校“多语种+”卓越人才培养战略,在教材改革、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探索出一条具有学校和区域特色的罗马尼亚语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解中国文化、具有中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服务中国发展的高水平罗语人才,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三、夯实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立德树人
上外人事处处长梁薇
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这让我们感到倍感激励,同时深知责任在肩。当前,新时代高校要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建成一支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队伍。上外作为具有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高校,要赓续红色血脉,落实立德树人,即要着力培养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引路人”“铺路石”,又要塑造推出德行高尚、学识渊博的“大先生”。为此,我们将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人才战略,扎实推进学校队伍建设“四项计划”,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致公党上外支部主委张爱玲
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就首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所以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自身要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操守,要尊重客观规律,精通专业知识,真正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尤其是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就更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呵护学生心灵,用学术造诣来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温情,尽可能地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臻于至善。
上外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刘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对人大图书馆寄予厚望。而上外党委在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中积极响应总书记对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号召和指示,令上外图书馆人倍受鼓舞!上外图书馆积极运用自身多语种优势积极学习、宣传党的思想、历史和精神,举办《共产党宣言》多语种宣介展、联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举行“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等。图书馆于2021年成立的数字学术中心,在学校跨通融学科建设目标的引导下,努力引领学术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设基础设施平台,收藏数字化文献,并创造多种数字工具,充分支撑好学校教育科研育人,推动文史哲的融合,致力于做好中国学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上外语料库研究院教授蒋勇
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一名语料库研究院的专任教师,我对此感触颇深,认为应当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儒家思想中有一套对民族心理产生深远影响的特别概念系统,能起到教育劝化、培养美德、参悟人生、启迪智慧等功能,是一种让人们得以远观博见和打开思路的妙诀。深入挖掘儒家思想中的特别概念系统,能推进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为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传播提供理论支撑。
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
上外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日语专业2020级硕士生刘书源
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后,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我备受鼓舞,深受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一定要牢记勇于承担,奋勇当先的使命,在疫情期间,在学校需要的时候勇于站出来。成为一名校园防疫志愿者,并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发挥先锋作用,号召热爱奉献的同学团结起来,一起助力学校抗疫工作,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学生骨干的责任和自豪。在特殊的时期,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小的,可当我们汇聚起来成为希望的星火,就能不断把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向前推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上外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生、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施迪斐
大学阶段的青年人正在经历从学校迈向社会,成为更独立自主,更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从2019年的以“译”抗疫,我们用语言在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到2022年无数青年人主动站上防疫一线,展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我们积极亮明身份,以党员、团员冲锋在前;我们加入爱心云托班,守“沪”一线人员子女;我们化身“团长”、“配药侠”,力所能及地“接力”守“沪”……青年人年纪虽轻,但责任不轻,正如前几日刚刚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所言,我们是接续奋斗,努力拼搏的青年一代,“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0级硕士生朱容池
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学生,美好的新时代令我自豪骄傲。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该努力实现与新时代的同频共振,真正做到习总书记所叮嘱的四个“用”,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久久为功。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努力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学好、讲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用奋进担当书写无悔青春。新征程也是出彩人生的宽阔跑道,让我们一起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拥抱美好新时代,跑出属于时代新人的最好成绩!
上外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张子乐
身为上外二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即将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一年期教师”,这样的角色反转带给我期待、激动,同时也赋予我责任、挑战。我时常思考,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如何才能快速适应这份职业、完成“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切换。而总书记的话正是给了我答案:“育人”应先“成人”、为人楷模,教师应先勉励己身,自律、自省、自学、自强,用人格魅力呵护学生的心灵,陪伴学生的成长。作为支教的大学生,我将去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也将牢记使命,躬身实践读书十六年的所感所悟,用心感受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传递上外研支团第二十四根接力棒,传承爱国、爱教育、爱学习的精神,传扬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青年力量。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21级学生、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者王憬瑞
作为上外21级本科新生,此次疫情封校期间我不断向有担当、甘奉献的党员先锋志愿者们汲取养分、努力学习,也与同学们一起争相报名志愿者任务,希望在党组织和团组织的领导下,为保卫好SISU家园贡献一份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也正处于自己人生的新起点,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我点亮了前行的方向:用少年热忱热爱祖国,以少年肩膀担当时代责任,把砥砺奋斗的精神贯穿学业与生活!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李杉、顾忆青、钱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