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大学男女比失调 男学员不如女同胞豁得出

05.07.2015  16:03

  原标题:今秋开设208个班级总部学员近8000人,6月中旬就已满员老龄大学缘何一座难求

  

  每到老龄大学报名时,现场总是人头攒动。王涌摄

  退休后接受专业的老年教育,老年人常常会感觉生活更有活力。不过,本市市级老年大学普遍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业内人士呼吁,应重视老年教育的设施配套,完善课程设置,并加强市、区、街道及社区的综合体系建设。

   凌晨排队,只为抢一个学员名额

  一位老阿姨从嘉定区特地赶到延安西路上的上海老龄大学报名秋季班,但名额已满,她已经接连三次都没有报上名了。“老年人想报名学个热门专业,有点难!”这位阿姨感叹。

  上海老龄大学是市级机关工委下属的事业单位,也是本市四所市级老年大学之一。今年秋季班8月31日开学,但早在6月中旬报名就已满额。老龄大学研究室主任王涌说,今秋开设208个班级,总部学员近8000人次,但一座难求。

  在老龄大学里,医疗保健、声乐、舞蹈、平板电脑使用、国学、旅游、外语和钢琴等课程很受欢迎。每到报名时,不少老年人从金山、奉贤等郊区赶来市中心报名,甚至还有一些老年人提前一天赶到,在学校附近租宾馆住下。有人凌晨三四点赶来排队,只为抢一个市级老年教育机构的学员名额。“哪怕出高价也行,只要能让我报上。”有的老人为求一座不惜多花钱,还有的报不上名就像“老小孩”一样吵闹。

  上海老龄大学每学期大约招生8000人次,如果包括分校则达到1万人次。老龄大学缘何一座难求?市级机关工委副巡视员、上海老龄大学常务副校长张宗梅分析,一来现在老年人对接受教育的需求非常大,但受制于校舍等因素,老年教育的设施远跟不上老龄化发展的需求;二来老龄大学聘请的专业师资,不少来自高等院校,课程每学期收费仅几百元,性价比高;再者,老人退休后生活孤单寂寞,尤其是空巢老人,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丰富业余生活,有机会结识更多的新朋友。

   男女比失调,部分节目放弃排练

  除了一座难求,老年大学还存在男生生源少、入学率低的“阴盛阳衰”现象,这导致学校文艺汇演时,个别节目因为男女生数量不匹配,不得不放弃。一次排练曹禺的话剧《雷雨》时,就因为话剧班男生生源少,有的男性角色无奈由女学员反串。

  在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中,合唱艺术类课程是开设最普及、学员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但在这些艺术类课程中,女生的数量明显超过男生。老龄大学教务室主任濮圣奎说,戏剧、交谊舞、声乐等节目中,男生总是香饽饽。

  张宗梅还透露,大约四年前,老龄大学中女学员的比例约为83%,男生生源为17%。近年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断调整,比如特别开设书法书画、旅游文化、数码摄影、电影欣赏和文化通史等课程,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男学员。目前,学校男女生源比例大约为2∶8,越来越多的妻子拉着丈夫一起学习,姐姐鼓励弟弟报名。“虽然已有改观,但男生生源比例仍然偏低。”学校一位女学员说,哪怕是参与老年教育的男学员,在活动中也不如女同胞们豁得出。

   专家建议提升社区老年教育质量

  养老问题是中国需要直面的重大社会课题之一。上海老龄科研中心预测,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十三五期间将加剧。到2018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会突破500万,2020年总数将达540万。

  上海老年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给一批已退出工作岗位但又想实现学习梦想的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上海先后成立一批市、区级老年教育机构。目前,全市已有建构完整的四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4所市级老年大学;21所区县老年大学,44所系统老年大学分校;222所街镇老年学校;5139个居村委办学点,167个养老机构办学点。

  针对市级老年教育机构的一座难求现象,张宗梅认为,对于一些从基础学起的老年人,可先到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学习,之后再进入市级学校深造,也倡导参加远程老年教育。为此,建议街道社区老年教育机构进一步提高教学师资质量,让更多老年人获得专业教育,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相比男性,老年女性往往寿命更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仁济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方宁远说,老年男性多参与老年教育等活动,有助于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