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老年人纷纷离开市区搬到郊区 是无奈吗?

18.10.2016  11:11

原标题: 下乡养老故事① | 他们纷纷离开市区搬到郊区,是无奈吗?

老年人对交通因素不敏感,他们卖掉市中心的小房,可以换一套面积稍大的郊区房,同时还能为子女留出一笔婚房首付款——外界人士的这种揣测,显得老人们多少有点无奈。

最近,我刚搬到这个小区,竟发现了周边有不少城里来的邻居,他们中大多是从市区搬来郊区居住的老人。”说这话的,是家住市郊金山滨海地区的“80后”青年小周。

金山区民政局一位负责人也透露,这两年,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石化街道每年新增老人中,有三分之一是从市中心搬过来的,“那里一室、两室老房子十分抢手,因为配套成熟、总价不高,很受市区老人欢迎”。记者发现,在市郊其他一些新城和街镇,也出现了市区老人来买房养老的现象。

金山滨海城区掠影。 张顺初 摄

老年人对交通因素不敏感,他们卖掉市中心的小房,可以换一套面积稍大的郊区房,同时还能为子女留出一笔婚房首付款——外界人士的这种揣测,显得老人们多少有点无奈。但其实,真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老朱说“现在叫我回去,我也不回去了

今年63岁的朱学彪,是一位“老上海”。他家原本在杨浦区,住的是一套“老破小”(又老又破又小的房子),但如今,他住在金山滨海90平方米的新房子里,和老伴一起在这里开始了快乐的养老生活。

因为是文化馆志愿者,朱学彪(左)经常有机会和著名演员、歌唱家合影。资料图

朱学彪的新家,安在金山红树林小区。这个小区是商品房小区,有多层、高层楼房和别墅,整个小区宽敞整洁,绿树成荫。老朱家在四楼,是两室两厅的房型,南北通透,房间里窗明几净,布置得十分温馨。

老朱说,自己到郊区买房养老的缘由,主要与早些年一位老友的提醒有关。“你们在杨浦的房子,要留给儿子结婚用。那么以后,你们老俩口没房子,跟着儿子儿媳生活,总归不太方便。我住金山区,这些年发展得不错,房价也便宜,你早点来买套房子,以后住过来,也是蛮好的。”老友跟朱学彪说。

朱学彪听了进去,开始留意金山的房子。2007年,这位老友在金山滨海的红树林小区买了新房,并推荐给了朱学彪。“他跟我说,他看了金山的规划,以后小区边上要造大医院,还要建大商场,很有潜力,叫我去看看。”朱学彪带了爱人去看房子。没想到,她一眼就看中了。两人回来商量后,很快买下了爱人看中的这套房子。不过,一直没有入住。

计划赶不上变化。2013年,不但朱学彪夫妇搬到了金山居住,连儿子也在金山找了工作,一家三口都住在金山了。“我儿子觉得这里很好。他现在工作也做得很好,还谈了一个女朋友。我老婆也喜欢这里。去年,我家旁边又开了万达广场,儿子有空就开车带我们到周边旅游。现在叫我回去,我也不回去了。”朱学彪笑呵呵地说。

在松江新浜镇,当地居民能随口说出来的“市区来客”,就有10多户。镇上的桃园一村,是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十分安静。80多岁的老孙夫妇住的是两室一厅,他们搬来已有5年多了。老俩口说,除了房子总价低,这里的蔬菜鱼虾新鲜又便宜,他们每月养老金加起来有8000多元,在小镇上开销绰绰有余,很是实惠。

这里已不是以前的乡下

相对于市中心,郊区城镇的房价一直便宜很多,但市区老人为何这两年“突然”纷纷下乡养老了呢?

这些年来,郊区变化非常大,已经不是原来概念中的乡下了,根本不用担心生活不方便。”对于自己搬来郊区的理由,朱学彪既承认了经济上的考量,更强调了其他一些必要的条件。

金山铁路的直达班次,约30分钟就能到达上海南站。彭晓华 摄

他说,自己买了房子后,眼看着金山滨海地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11年,我们小区前面开了一个大型的欧尚超市。2012年初,金山医院新院正式启用了。2012年底,金山铁路通车,去市中心更方便了……”朱学彪说,现在,周边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老俩口买菜就去欧尚超市和永辉超市,一家人周末吃饭逛逛就去万达广场,看病就近去金山医院,住得很舒心。

去年刚搬到石化街道的王桂珍老人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小区楼下就有粮油店,东西比超市便宜,我有时候做菜做到一半没料酒了,去买一瓶也很方便。小区附近还有3个大菜场,近的走过去几分钟,远的一刻钟,小区门口还有一个小菜场,菜价还比我儿子住的市区那里便宜多了。

王桂珍今年74岁,老伴张金荣今年82岁,老两口都是老上海人,原本家在浦东洋泾街道,和儿子一家同住在90平方米房子里。谈起到金山买房的初衷,老人说,原来的房子是6楼,又没有电梯,年纪大了,爬楼太吃力,所以想要住得低一点。“跟市区比,石化这里的房价便宜,配套很好,我们就决定买在这里了。

去年5月,儿子在石化街道十村小区购买了一套房子,到了8月,老俩口搬到金山养老来了。十村小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老小区,王桂珍家在2楼,50多平米两室一厅。小区居委会书记盛培珍介绍说,这两年,从市区来石化买房的人不少,十村小区总共600多位老人,其中从市区搬过来的老人就占了大约20%。

除了逛菜场,王桂珍还喜欢逛超市,比较近的乐购、易初莲花,稍微远一点的欧尚、永辉超市、麦德龙,她都常去。“我们小区公交车也很多,有金山1路、金山2路、金山3路、金山5路、金山9路,哪里都能到。”“这里离医院也很近,出门走五分钟就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冒咳嗽看个病方便得不得了……

搬到金山后,老两口隔十天半月要回浦东儿子家看看,单程2个小时左右。“我们老年人时间不值钱,哪种省钱就乘哪种。”王桂珍笑说。

在松江新浜镇住了10多年的老刘夫妇也坦言,虽然小镇上目前还没有一家二级医院,但镇上的菜场、银行、卫生服务中心离家只有几分钟路程,对身体基本健康的老人来说,生活还是蛮方便的。

逐步趋同的城乡生活方式

日益缩小差距的城乡生活方式,越来越周到细致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也让下乡养老的人们很快融入了市郊生活。

在松江新浜镇,市区搬来的老刘已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只要身体无恙,他每天都会出现在小区活动室里,看报、喝茶、聊天、打乒乓,只到了吃饭时间才会回家去。而老孙的爱人石阿姨,则是一位热情开朗的社区积极分子,居委干部需要举办什么活动,也常会想到请她帮忙策划、组织。

搬到金山红树林小区后,朱学彪也过上了更充实的生活。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筹建了红树林小区的乒乓球队,还当上了队长。他还是红树林居委会的志愿者队队长,经常为社区服务。去年初,他又成为金山区首批“小金灵”文化志愿者,一年多时间里共参加了近400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金山区文广局“十佳志愿者”。

去年,朱学彪还报名参加了金山的老年大学,周一学摄影,周三学视频制作,周五学电脑,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也得趁着现在多学习,要抓住青春的尾巴。”他笑着说。

今年75岁的黄惠芳,来自浦东新区,退休前是一名教师,已在金山滨海买房居住了8年。由于性格开朗,又是党员,文化水平较高,黄惠芳成了小区里的“社会活动家”,不仅是小区里的志愿者,还先后担任楼组长、人口普查员、党小组组长等等,热心为小区居民服务。

黄惠芳在蓝色收获小区活动室里参加书法学习班。韩萱 摄

而住在石化街道的王桂珍则坦言,儿子不在身边,居委会干部帮了很多忙,让他们夫妇俩感觉很温暖。“有时候电脑坏了,点不出,我们自己不会弄,就到居委会找张书记,她马上就带人帮我们修好。我们看到小区哪里有垃圾,会立即反映给居委会,他们也会马上带人来清理干净……

王桂珍老俩口没事就在马路上溜达溜达,由于有老年卡,他们进入金山城市沙滩也不收费,可以经常去海边散散步,“郊区绿化多、道路整洁,城市沙滩很漂亮,我越来越喜欢这里了。”王阿姨似乎很享受这一年来的养老生活。

4A级景区金山城市沙滩。金山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