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老师要有一潭水 如今源头在哪里 业界名家热议:育人者怎么培育

11.09.2014  15:52

    “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如是说。

  这潭水,有多深,给谁喝,怎么喝?昨天,包括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教育功臣在内的一批名师聚首华东师大,在上海市庆祝第30个教师节系列活动中举行理论研讨,众议教学之“”。

   谁“缺水

  通过对全国50多所名校的高校师资调研,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阎光才教授发现,在“科学研究”、“本科教学”、“社会服务”这3个选项中,有75%的教师都将“科学研究”列在优先位置。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更是一针见血:如今有些大学,提出要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有意无意将发表论文作为教师考核的第一位。他为某高校外语教师“非升即走”、不再续聘事件鸣不平,“将发表更多论文的教师地位抬得高高的,将课堂教学兢兢业业、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搞得灰溜溜的”。

  胡申生坦陈,目前高校教师讲课有一个常见现象,在讲到自己研究领域时滔滔不绝,讲到其他内容时则干瘪苍白,“这就是只有一桶水,没有一潭水”。而作为好教师,知识储备要远高于自己的研究方向。

   四问”水

  格致中学曾培养出14位两院院士,校长张志敏也常问老师关于“”的4个问题。其一,老师若干年前的那桶“”,现在还剩下多少?其二,剩下的这桶“”,水质如何?其三,学生会喝下你倒的这碗“”吗?其四,如何让学生自己找“”喝?

  张志敏解释道,第一问是关于教师的知识量,眼下是多了、还是少了?第二问是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能不能适应如今拓展型甚至研究型的新课程?第三问是关于教学方法,不能硬要灌下学生这一碗水,何况学生也未必非喝教师倒的水。第四问是关于学习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从河里、井里不同地方打水的能力。张志敏也特别强调师范教育,因为师范院校教师是“培养教师的教师”,更应有一潭“好水”。

   多“补水

  连续16年当选学生心目中的“最佳”,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刘宪权直言:“不重视本科教育,就不是一个好老师。给本科生上课,练的是基本功,不仅能弥补研究生上课深度有余、系统性不足的弊端,而且能获得本科生的启发。”刘宪权表示,其实,教学相长,多上课就是多“补水”。

  沪上教育专家还呼吁,教授们把“一潭水”多给本科生喝。市教委近期出台新规,在8所市属高校试点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强制正、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根本,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实际的绩效目标与考核评价要求。“这是极有远见的举措,是大学理性的回归。”胡申生说。

 

                                          阅读原文

来源| 解放日报  文字| 记者   徐瑞哲  编辑| 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