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在上海:骑破自行车 进弄堂理发

11.07.2015  17:11

      上海距离"全球城市"有多远 海派文化对外影响还不够

   沪常住外国人已达17万 新政实施后更具吸引力

   法国人在上海:柴米油盐小日子 穷生活逗生活

  老外在上海,过着怎样的生活?答案:看贾樟柯张艺谋的电影,带红包参加中国婚礼,参加老外集市……

   老外贝尔在上海:专车接送上下班 理发拐进小弄堂

  陕西南路靠近淮海路的一头有个不起眼的小弄堂,里面是老式居民楼,经常有老头老太坐在屋外说话,楼上晾衣架挂满衣服,楼下小饭馆腾着热气。澳大利亚人贝尔骑一辆破自行车进弄堂,打个拐,到了小马哥的造型工作室。

  贝尔找小马哥剪头发已经有4年,每隔三四周光顾一回。看他骑车的样子,就知道他在上海有多“接地气”。其实工作时候的贝尔是另一种形象——他是律师,以前在外企做法务,后来有了自己的事务所,出入有专车和司机接送。

  贝尔到中国30年,在上海待的时间最久。贝尔中文说得好,小马哥觉得他简直是中国通,总爱聊中国历史,看贾樟柯、张艺谋的电影。最开始,贝尔每次都付小费,慢慢大家熟了,贝尔也越发入乡随俗,不再给小费。

  老外在上海,最爱去的地方一定是酒吧。贝尔说他过去总在永康路一带泡吧,现在去得少了,因为“那都是年轻人玩的地方”。贝尔的3个女儿都已立业成人,两个去了英国,一个留在上海。贝尔喜欢运动,常去攀岩馆,跟老板混熟了,受邀参加老板的婚礼,他还包了个红包。

   中国朋友说老外:在上海,不必刻意“接地气

  网络红人Bingo属于老外比较喜欢结交的中国朋友,Bingo做美语口语教育,有自创的视频节目,性格外放,会玩。他在南京、北京、上海都待过,“南京的老外中国化程度最高,北京风沙太大就不说了,上海的老外更多保留了原先的生活习惯。

  “上海更加国际化,外国人多,老外在这里工作的选择多,吃喝玩乐的生活配套又齐全,如果出门就有西餐厅,何必总去中国餐馆?如果随处都有酒吧,不就可以用他们最习惯的方式打发时间?”Bingo觉得老外在上海生活的最大好处是不必刻意“接地气”。

  根据他的观察,“只要能熬过头两个月,老外一定会喜欢上海、适应上海”,“有的老外光是看这里禁烟不力、到处有人闯红灯就被吓跑了。如果挺住了前几轮的冲击,就会发现上海的乐子。

   “上海”老外来盘点:大“house”、小集市 都是上海的乐子

  上海特色的石库门、老洋房对老外很有吸引力,迷恋这种“调调”的人常常生活在新天地、宛平路、安福路、大沽路一带。

  现代公寓、国际型社区则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比如碧云、古北等国际社区,有相对独立的社区空间,也是国际学校聚集之地。

  玩乐休闲,地标性区域有新天地、外滩、田子坊;活跃在虹梅路地块的以日本人居多,到附近寻觅日料店、日妆店准没错;金汇南路、虹泉路一带是知名的“韩国街”,韩国超市、医疗中心、韩餐店一应俱全。

  两年前,徐汇区嘉善路上一条不起眼的老弄堂被改造成“嘉善集市”,在loft公寓、咖啡店、餐厅的包围之中,开放式中庭布置成集市,每两周开张一次,有卖咖啡、酒、有机食品、蔬果、自制巧克力的,也有卖原创手工艺品、编织物品的。摆摊售卖和赶集购买的主力都是老外,这种接近国外集市生活形态的活动很受欢迎。近些年沪上兴起的跳蚤市场、后备箱集市和各种圣诞集市,多多少少也是受到老外“集市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