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厢里非遗六传人 梨膏糖制作中下尽功夫

12.10.2015  09:29

  2015上海旅游节期间,在上海老城厢里的豫园举行了一场有关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记者于是也有了这样的机会对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传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访。在探访的过程中,真心地感受到这些百年老品牌的传承不易:很多老字号已然消失,更有许多老字号还在沉睡不醒,而随着这些珍贵遗产的传承人逐渐年迈,那些举世无双的技艺或许也将谢幕,这不能不令人深思。这里,我们给上海老城厢里非遗项目中的6位传人造像,旨在传达上海老城厢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希望在唤起人们的回忆同时唤起珍视:小小的老城厢豫园就拥有非遗项目13个,其中包括豫园灯会、老饭店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南翔馒头制作、五香豆制作等市、区级非遗产项目。这些,不仅是老上海发展至今留下的印象名片,也是上海这座城市悠久商业文化的历史缩影。

   南翔小笼,传承人游玉敏

  游玉敏,南翔小笼馒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掌握着所有的配方和美味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游玉敏从学校毕业后,面临过充满矛盾的选择,“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餐饮行业,主要是因为太辛苦了。”中式面点师除了是技术活以外,也是体力活,不但需要清晨早起准备原材料,揉面和面还需要大力气。她的不少同学最终选择了转行,相反,游玉敏选择留下,因为她看到了餐饮行业正在崛起的前景。

  在游玉敏和她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南翔小笼由单一品种向多元化、系列化发展。今天,在南翔馒头店的菜单上可以看到15个品种的小笼,坚持每一只出品的小笼都是纯手工制作。

 

   老饭店,传承人任德峰

  豫园里有家上海老饭店,可以说是目前上海本帮菜传统烹饪技艺的大本营,历代本帮菜大师的传承脉络汇聚于此。任德峰是此时的传承人。在任德峰眼中,本帮菜的风味既是上海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一种味道上的上海方言:“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

  说起传承,任德峰说,本帮菜烹饪技艺还是要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流传下来。所谓的上海味道是否正宗,就要看一代代本帮菜大师积累出一整套烹饪经验精华是否能在具体而微的红烧煨糟中体现出来。相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帮菜算是能从上海本地的百姓饮食起步,在全国餐饮行业中自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