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耀红:做一个能听会说的好家长

30.05.2016  11:42

  家长总是不放心,趁孩子洗澡时悄悄地偷看孩子的手机短信。结果孩子说洗澡前在手机上放了一根头发,发现手机明显被人动过了。27日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特级教师开课啦”公益讲座上,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主任戴耀红,教家长在亲子交流中如何能听会说。

  活动由上海市教委、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和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承办。

   要接受并适应孩子长大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崇拜父母,更不愿意将所有的秘密和家长分享。不少家长询问孩子学习和生活状况,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有的孩子甚至嫌家长“真啰嗦”“烦不烦”“别管我”。

  不少孩子向家长提出:进屋要敲门,不要偷听打电话,不要翻书包,更不要随便理桌子,不要在学习时送吃的等等。但家长担心:到了青春期孩子似乎变得不听话了,是不是变坏了?在戴耀红看来,孩子并没有变坏,而是自我意识觉醒了,逐渐长大了。她建议,家长应及时调整亲子互动关系,有助于走出沟通困境。首先要掌握和青春期孩子的相处之道,从心理上接受并适应孩子的长大。“良好的亲子沟通,不仅用语言表达,还要用心去倾听。

   好听众是“听而明其意

  亲子有效沟通不仅要用耳听,更要用心听;不仅要表达爱,更要合理地爱。亲子沟通,除了语言还有心灵,除了情感还有智慧。家长要做到“听而明其意、说而有其道”,如何倾听很讲究技巧。

  有位女孩告诉妈妈,班里有两个同学谈恋爱了。妈妈紧张地打断她的话:“你千万不要谈恋爱啊!”家长还没弄清楚孩子想表达什么意思,就已过早下结论。“今天我考了95分!”话音刚落,家长着急追问:“班级里95分以上有几个?”“原来95分以上有20个,那基本是平均水平……”顿时,孩子从兴奋跌入了失望。

  戴耀红提醒家长,做个好听众,还要“听而不语、听而有度”,了解孩子的需求,通过认同、赞美、询问等方式,或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表达。与孩子的交流中,学习也不是唯一的话题。生活中许多事和物可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人生的哲理,同样具有教育意义。比如,孩子喜欢打牌,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牌如人生”道理,懂得掌握规则,学会与搭档合作、与对手竞争等。

   好的说话方式胜于内容

  有时家长的好心,会因不注意说话方式方法和艺术性,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更年期的家长更易激动,可能把父母假想成敌人,万一父母说话生硬,亲子关系容易对立。亲子交流中,家长提醒的话语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说话时好的方式胜于好的内容。戴耀红不希望提供家长对付孩子的必杀招,在她看来,关键在于家长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认识。

  临近中高考,戴耀红建议家长少说多听,以听为主,焦虑的话题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说,多聊些轻松话题。有的孩子到家抱怨:“作业好多啊。”妈妈却说:“马上要考试了,快去做题,我给你做好吃的。”结果孩子叹气:“吃不下,睡不着,我去睡觉了。”但如果家长说:“你好辛苦!拥抱一个,尽力就好。”顿时,效果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说话时,还需注意与孩子共心情。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