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翻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黄友义做客我校“博文讲堂”

12.10.2016  12:35
10月8日下午,应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邀请,全国翻译专业教指委主任黄友义做客我校“博文讲堂”和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博雅讲坛”,为我校师生做了学术讲座。校党委书记殷耀在讲座前会见了黄友义,并就学校的翻译学科发展问题作了交流。讲座在图文信息楼503会议室举行,副校长徐永林主持讲座,并作了总结。
  黄友义结合我国翻译事业发展历程和自己40多年从事时政翻译行业管理和时政文献翻译实践的经验,讲述了“时政翻译与中国对外政治话语权”问题。黄先生首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当今时政翻译能否提高中国话语权?翻译的时代意义何在?他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了翻译已不再是单纯的学术活动,翻译已经成为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话语权和提升政治地位的重要媒介,翻译已直接参与全球治理。
  黄友义认为,当今的时政翻译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翻译的受众由专家学者变为普通百姓,因此时政翻译应改变外国普通百姓对中国的印象;领导讲话的风格与内容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草根语言出现在政治话语中。因此时政翻译要强化受众意识:一是增加背景知识,了解话语背后的深刻内涵;二是采用国际化表达,要使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黄先生强调,翻译应该追求语言质量,减少翻译味。他认为,从事时政翻译一定要从深层次挖掘中国词汇的内涵,不能拘泥于字面意义和形式,要考虑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语言特点,不能照搬汉语的表达法和句子结构。
  10月9日下午,黄友义还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为例,为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教师们作了一场题为“为什么翻译对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讲座。讲座在图文信息楼530会议室举行,叶兴国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学院党员教师约100余人聆听了讲座。
  黄友义指出,当今翻译已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参与全球治理引发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两次翻译高潮,我国的翻译事业也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语言服务产业:翻译工作量剧增,翻译方向从传统的学习借鉴的“外译中”发展为向外推介文化的“中译外”为主,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的要求。黄先生强调,语言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从21世纪以来发展迅猛,带动了多领域发展,尤其是翻译专业教育的发展,在短短的十年间,开办MTI学位点院校已经发展到了206家。同时他指出,目前翻译面临的最大的两个挑战:一是如何帮助社会认识到语言服务的价值;二是如何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黄友义以“党的群众路线”“改革进入深水区”“一带一路”“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科学发展观”等特色新词汇的英译文为例,详细说明了深刻理解、正确传递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最后他还向老师们介绍了信息技术给翻译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他希望教师们要关注翻译行业和翻译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翻译效率。教师们也向黄先生请教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黄先生都一一做出详细的解答。
  黄友义的语言生动幽默,讲座中大量使用了第一手的新鲜案例,激发了教师们对翻译的兴趣和自信心,拓宽了教师们的学术视野,让他们意识到了翻译事业发展的良好前景和自己作为翻译教师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