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美容针提供自学注射视频 莫让整容变毁容

28.07.2014  16:39

  暑期是整容的高峰期,一些大学生、甚至高中生都想趁假期整容,让自己看起来更美。然而,整容手术动辄上万元的费用让人望而却步,一些人选择了通过网购和私人美容院注射美容针。这种方法靠谱吗?

   卖药注射“一条龙

  尽管“美容变毁容”事件经常见诸报端,但微整容项目依然火爆,品种五花八门的美容针剂在网络上随意销售,美白针、瘦脸针、除皱针等名目繁多。其中,最畅销的是隆鼻和隆下巴所用的玻尿酸,以及能达到瘦脸作用的肉毒素。

  那么,这些针剂又是如何销售、由谁来注射呢?

  记者在淘宝找到一家专门销售微整形产品的店铺,店主向记者推荐美容针剂注射辅导视频,表示“光盘的内容主要是注射鼻子、下巴,微针滚轮、徒手整形和面部埋线。”记者表示没有这方面经验,“看完以后自己就会打针了吗?”店主称“多看几遍就行”。店主还说如果自己不会打,可以拿着产品到他们推荐的医生工作室进行注射,一个部位收费500元。

  在美容院几千元一支的玻尿酸,在网上的价格低得“可怕”。在网上搜索“玻尿酸”,针剂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在淘宝一家专门销售微整形产品的店铺,店主并没有直接挂出“玻尿酸针”的产品,而是在侧面用小字标明“批发针剂请和店主联系”。

  记者随后联系店主,店主称该产品属于药品,不能在网上直接售卖,随后店主发来两款美容针的照片,一款据称是源自美国的一种肉毒素;另一款是名为“瑞蓝”的用来填充皱纹的透明质酸。店主称这两种针剂的价格都是1350元。

  瑞蓝中国区总代理的客服表示,瑞蓝属于医疗器械产品,为保证使用安全和可靠性,只出售给医院或有相关资质的美容机构,不针对私人出售。

  那么,这些产品究竟是如何在国内公然销售的?在记者的追问下,一位淘宝店主称:“瑞蓝是直接从瑞典的瑞蓝公司进货的。

  瑞蓝中国区总代理客服表示,判断瑞蓝的真伪方法有两种:一种是20多位的防伪码,一种是包装盒里面针筒上的15位跟数字相结合的防伪码,拿到这两个码向客服致电,或登录网站查询就可以判断真伪,但对于国外来源的药品无法判断。

   非法美容针屡禁不绝

  据了解,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疗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或者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目前市面上多见的“微整形”,比如肉毒素除皱瘦脸、玻尿酸注射填充等都属于医疗美容范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中进行,而生活美容机构没有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资质和条件。然而,一些没有资质的美容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也经营起了“微整形”。

  今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宣判了这样一起案件:无照经营美容院的店主唐某从网上购得假冒肉毒素的瘦脸针,通过视频自学后,就给客人注射,结果导致了一名模特的脸部变形。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崔光同介绍,公安机关现场将正在给几名顾客打瘦脸针的唐某抓获,当场缴获的瘦脸针经鉴定属于假药。

  据唐某交代,她给顾客注射的美容针剂主要从网上购买,因为价格比正规美容院低很多,吸引了许多学生模特。唐某说,肉毒素分有标签和没标签两种,没标签的每瓶进价70元,她以每针千元以内的价格卖给客户;有标签的每瓶进价300元,卖给客户的售价是1000元。

  崔光同介绍,仅今年上半年,朝阳法院就审理了几十起类似的“假冒药品”案件。受害者往往不知道美容针属于药品,而简单地将它等同于美容护肤品。由于使用的是假冒药品,因此消费者受到侵害后往往得不到赔偿。

   莫让整容变毁容

  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无资质的生活美容机构或个人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医疗美容广告都属于违法行为。

  上海市卫监所医疗机构执业监督科科长曹晓红表示,正在加大对非法医疗美容的查处力度,一方面对网站、微博、微信这些可能会发布医疗美容不正当信息的媒体加强监测,及时发现违法线索;另一方面,每年都对医疗美容开展监督执法检查,特别是在暑期里开展一些集中整治工作。同时,还会对查处的违法的医疗美容典型案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对社会起到警示作用。

  一名医疗美容业内人士称,杜绝无证医疗美容,远离非法美容针的侵害,还要靠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擦亮眼睛,切不要被非法商家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