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宏港苑 博爱新家园

03.02.2016  15:09

      爱心雕塑、博爱楼道、亭台广场、便民充电、温馨小品、爱心椅、宣传栏……散发着浓浓的博爱气息,这就是老港镇红十字会通过“博爱小区”特色项目实施与建设为宏港苑拆迁小区带来的新变化。

      曾经破旧的地下停车库,如今修缮成便民充电站;过去空空的小花园,如今成了热闹的居民休闲健身区;单调的小区马路两侧,增添了雕塑、宣传栏、广告牌和温馨提示;闲置的房屋改造成红十字服务站。一系列新的变化,使小区环境好了,生活便利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动迁居民的归属感,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氛围浓烈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幸福指数提高了,红十字会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得到扩大。

      项目重点:找准功能定位

      项目功能定位准不准,直接关系到项目作用的发挥和社会影响。如何才能既确保项目定位准确符合红十字会的宗旨,又让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老港镇红十字会深入基层、集思广益。

      宏港苑小区是老港镇的拆迁安置小区,自从安置那一刻起,一切在农村里能够见到的农家生活几乎都能在小区内看到,老年人居多、小区环境差、社会关系重组、邻里关系陌生。为了改善动迁小区的整体环境,增进邻里和谐,使动迁居民能够感受到家门口的温暖,增加归属感,老港镇决定将宏港苑小区打造成红十字博爱小区。

      针对宏港苑安置现状,博爱小区通过建设爱心驿站、博爱文化宣传、博爱楼道、爱心便民充电站、红十字服务站等,在宣传红十字知识,普及急救常识的同时,更注重为居民搭建红十字“在身边”、服务“面对面”的平台,为居民提供环境舒适、生活便利的居所,培养和加强动迁居民的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家门口的温馨和温暖,增进邻里和谐,用人道的力量将小区建成一个具有人道服务、博爱情怀、邻里和谐的博爱小区,使红十字工作更能有效、持久、扎实的开展下去,更好地为社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从而进一步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

      特点:群众需求放首位

      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镇红十字会十分注重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老港镇红十字会通过与宏港苑居委会沟通联系,并深入居民家中广泛听取居民的声音,全方位了解群众需求。

      博爱楼道。根据小区老人的需求,在楼道每层休息平台设置“可折叠壁椅”,便于年老体弱人临时休息;每层还设置“爱心物挂”,便于出入楼道者临时挂置物品;在每个阶梯上都粘贴“防滑地贴”和“小心台阶、注意防滑”等醒目标识,给居民带去温馨小提示,让原本单调的楼道变的丰富起来。

      爱心便民充电站。小区大多数居民都是以电动车代步,可对于居住在较高层的居民来说,每天为电动车充电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因此,我们考虑在地下停车库安装爱心便民充电站,每个充电位设置爱心充电电源和充电插座贴,充电电源可锁定,便于用户对应使用和利于管理。

      红十字服务站。在宏港苑居委会,建设一个20平米的红十字服务站,配备康复器械、血压计、轮椅、红十字救护箱、宣传材料等,同时安排志愿者提供服务。主要开展健康咨询、志愿服务、救护培训、捐赠救助、红十字宣传等工作。

      保障:坚持管服结合

      “博爱小区”运行的核心在于机制,老港镇红十字会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在探索建立自我运转、长效运转的机制上下功夫。

      一方面,将制度建设贯穿博爱小区运行的全过程,根据实际,建立博爱楼道管理制度、便民充电站管理制度、博爱小区长效管理制度,并委托宏港苑居委代为管理,确保博爱小区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另一方面,强化关怀服务,将小区门卫综合改造成爱心驿站,内设急救、清创、防暑等急救物品和雨伞、雨衣和小推车等便民物品,为居民提供便利。“今后也可根据居民的建议增设其他的用品。”老港镇红十字会秘书长介绍。在红十字服务站通过配备血液循环机、电子治疗仪、按摩椅等各类便民服务设施,方便群众进行康复保健活动,要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载体,保持博爱小区的运转活力。

 

(浦东新区老港镇红十字会  唐娓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