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羊得"艺" "剪"识非遗:培养市民传统文化的认知

23.02.2015  06:44

  东方网2月23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非遗传承人当老师,祖孙三代齐上阵,市民游客共剪“喜气羊羊”———昨天,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海派亲子剪纸体验活动”火爆非凡,为新春增添了传统民俗的文化气息。

  据悉,接下来几天市群众艺术馆还会陆续推出海派面塑、趣味绳艺、立体纸雕等活动,授课老师多为上海非遗项目国家级、市级传承人,以及民间手工艺达人,让大家乐在新春、乐在非遗。

   今年热情更高

  一个古旧的大木桌,里里外外围了近三十名大人小孩,人手一把金属剪刀、一张红纸,桌上零零散散地铺满了备用纸张和示范作品。“海派亲子剪纸体验活动”以简单的工具带来爆棚的热度。

  “只要七刀,不多不少。要注意纸味、刀感,千剪不断,万刀不落,线线相通。”剪纸老师一边剪纸,一边朗声教课。他是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委员孙继海,教的第一课是“双喜”字,只见他手上的剪刀灵活地在纸张间游走,刀锋一道道落下,发出清脆的“咔嚓咔嚓”声。不一会儿,一个笔画干净、镂空圆润的“双喜”字诞生,引发周遭一阵惊叹。

  家长与孩子都跃跃欲试,动起手来,期间孩子们不断询问:“下一步呢?”“老师再演示一遍!”相邻而坐的家长则凑到一起,互相探讨学习。还有的家长一上手就忘了步骤,干脆跟着孩子剪了起来。

  孙继海又在此基础上教了各式各样的剪纸,小朋友和家长一起低头认真地剪着红纸,很快,憨态可掬的企鹅、栩栩如生的生肖羊、翩然欲飞的蝴蝶,在一把把剪刀下跃然而出。

  最有趣的当属晒作品环节,有人羊大为美,有人羊小灵动,有人的羊丢了胡须,有人剪了只独眼企鹅……孙继海挨个将它们进行了修补和二次创作,每个人的剪纸立刻焕然成一份独一无二的作品。

  “感觉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家长孩子更加热情高涨。往年有些家长怕剪不好,不敢剪。今年大家都争着剪、争着晒,剪纸真正形成了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孙继海表示。据活动负责人介绍,这次的剪纸活动属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乐·非遗”手工艺亲子体验活动之一。接下来的几天还会陆续推出海派面塑、趣味绳艺、立体纸雕等活动,授课老师多为上海非遗项目国家级、市级传承人,以及民间手工艺达人。

  在年俗中学到知识

  参加此次活动的既有本地市民,也有来沪旅游的外来客;有年轻夫妻带着年幼的孩子,也有满头白发的老人带着孙女前来感受氛围。他们都怀着一个想法:在年俗中让孩子们学到知识。

  来自陕西的焦女士告诉笔者,她的儿子平日里酷爱折纸、剪纸。这次机缘巧合得知了这项活动,因为“零门槛”就想来试试。“想让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过年习俗,让他见识一些从来没看见过的东西。

  活动还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他们手持相机,专注地“围观”孩子们剪纸,时不时按下快门,捕捉下那些活灵活现的作品和一张张充满好奇的脸。

  培养传统文化的认知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仲富兰十分认同此项活动的精神内涵。他表示,剪纸民俗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已有两千年的发展史,它与彩陶艺术、岩画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成为华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也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的窗口。

  他表示,通过非遗传承人与普通市民的口传身授、通过家庭模式的群文活动,可以事半功倍地培养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扩大传统民俗艺术的传播效果,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