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成功救治罕见胃间质瘤肝转移破裂出血患者

25.03.2015  19:49

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和手术室等科室的全力抢救下,一名罕见胃间质瘤肝转移破裂出血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该院专家提示,肿瘤患者切不能因为治疗情况有所好转就自行减药、停药,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了解,55岁的陈先生于1年前开始出现中上腹部腹胀伴有胀痛,后被确诊为胃间质瘤,同时腹部CT提示:肿瘤位于贲门部并伴有肝内多发转移可能,因此医生建议先进行靶向治疗。3个月后,复查发现肿块明显缩小,陈先生十分开心,抱着“是药三分毒”的想法自行减了药量并不再到医院复诊。然而半年后,陈先生突然出现中上腹持续性疼痛,并且进行性加重,于是紧急前往市六医院急诊就诊。    

就诊时患者情况非常危重,血压下降并出现意识不清,腹腔穿刺后抽出不凝血,急诊CT显示陈先生的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肝右叶有一巨大肿瘤并已破裂出血。普外科袁周副主任医师判断陈先生为胃间质瘤肝转移灶破裂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立即为其采取了输血、止血等抗休克处理,并且连夜联系放射科赵俊功主任医师急诊行经皮肝动脉栓塞术(TACE)止血处理。经过积极的抢救,患者的肝转移瘤破裂出血得到了有效控制,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危重的病情得到初步控制。    

术后2周,复查CT和MRI同样提示患者肝右叶单个巨大转移瘤,直径约10cm,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而胃镜检查未见明显病灶。也就是说,陈先生原本胃部的肿瘤已经消失了,但转移到肝脏的肿瘤却继续生长,此次发病就是由于肿瘤破裂出血以致危及了生命,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所幸经TACE治疗后肿瘤破裂出血得以控制,但下一步的治疗难以确定,到底是更换靶向治疗药物还是手术治疗?肝转移病灶切除的同时是否需要处理胃间质瘤?由于这样的病例在国内外都非常罕见,而且也没有见过相关报道,因此没有指南可循,也没有前期经验可以借鉴,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困难。    

在科室讨论中,普外科主任郑起教授和副主任黄新余教授给出了指导意见。袁周提出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肝转移灶,而对于胃间质瘤则可以根据术中探查结果来决定是否行胃部分切除术。经过科室积极讨论并请院外专家会诊后,方案得到了一致通过。手术安排在入院后的第18天,术中探查发现胃部原发灶确实已完全消失,而在肝右叶有一个巨大的转移灶,袁周决定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由于肿瘤破裂出血和介入栓塞治疗后的炎症反应,肝脏周围粘连水肿明显,给手术增加了难度。经过仔细的游离解剖后完整切除肝脏转移灶,术中出血200ml,没有输血。患者术后病情恢复顺利,并于术后第8天出院。    

据袁周介绍,胃间质瘤是一种来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胃肠道间质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胃部肿瘤的1-3%,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1,发病中位年龄是55-60岁,治疗以手术切除和靶向治疗为主,首选手术切除。中度和高度恶性患者容易出现肝转移,术后需要坚持服用药物,部分中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尽管像陈先生这样原发灶经口服靶向药物后完全缓解,但转移灶没有缓解,并出现破裂出血的情况实属罕见,但这也警示患者不能因为情况有所好转就自以为是地减药、停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也为胃间质瘤肝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