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作 医院接力

19.08.2017  20:35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通过“胸痛中心(CPC)”网络协作、医院接力,成功救治一名“突发胸痛”的62岁男性患者。患者朱某,于早晨6:30发作心前区闷痛,至宝山罗店医院(九院胸痛网络协助单位)就诊,经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抗栓等治疗。很快患者即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接诊医生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并植入临时起搏器。由于该医院不具备急诊介入条件,随即通过电话与九院心内科张俊峰主任取得联系,并将患者交由120转运至九院北部。转运途中,九院“胸痛中心”急救预案已然启动。通过微信,患者病史、心电图、化验等资料迅速得以共享,“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肺复苏、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后”诊断确定。“胸痛中心”北部导管室(DSA)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120急救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

10:50,患者急救到院,依照“胸痛中心”诊治预案,张俊峰主任安排患者绕行急诊诊室,以最快的速度直接由120急救车推入导管室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此时,患者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意识模糊,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四肢湿冷,呼吸浅慢,心律依赖起搏,在泵入升压药的情况下血压仅维持在70/40mmHg左右。患者病情十分危重,随时有猝死的危险。 

心内科介入团队立即展开生死时速的救治,在许左隽副主任医师的指挥下,冠状动脉造影迅速完成,结果比预料的还可怕!患者右侧冠状动脉近端完全闭塞,为此次“噩梦”的罪犯血管,左侧前降支次全闭塞,仅存的回旋支支撑着他的心跳。由卓阳医师主刀,刘天骄医师配合快速开通了闭塞的右侧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患者血压逐渐升高至120/70mmHg,心律恢复为窦性节律。此时,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呼吸平稳,散大的瞳孔逐渐恢复正常大小。10天后,患者平稳出院。此次与胸痛网络协助单位的接力赛以患者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而告捷。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就医病症,临床上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多种致死性疾病。其中,急性心梗所占比例虽高,但仍有约70%属于非缺血性胸痛。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筛查出致死性胸痛的病因,及时救治,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相关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胸外科、血管外科、放射科)的密切合作,建设“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诊治,是当前国内外许多医院的共同选择,也是综合性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实力体现。 

目前,九院南北院区在“胸痛中心”主任王长谦副院长的领导下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医务处的统一协调,在黄浦和宝山分别完善了院内绿色通道,区域协调诊疗机制以及快速转运机制,并努力建立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协作的多级胸痛救治体系,大大缩短了发病-就诊时间,提高心脏骤停等现场抢救成功率,为大力推动区域内居民健康生活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