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各种账户手机掉了 购物账户屡现陌生订单

12.03.2015  11:17

  市民王小姐不慎丢失手机,此后她接连收到两条淘宝订单确认信息,然而东西却不是她买的。原来,捡到手机的人用她手机里绑定的购物账户进行了购物。当手机绑定诸多应用程序,而这些应用程序都默认保持登录状态,一旦手机丢失,恐怕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手机丢后,他试图用我的账户买东西

  2月26日晚6:00多,王小姐在浦东北艾路的一家饭店用餐。餐后,她在附近的商场逛了约1个小时,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因为等餐时还用过手机,所以王小姐判断手机落在了饭店里。她迅速折回寻找,店员却表示没有看到。王小姐立即电话移动公司,为自己的电话号码进行了被盗挂失处理。

  回到家,王小姐玩iPad时,却发现同步在该设备上的购物账户跳出了一条订单提醒信息。仔细看过订单内容后,她确认这笔刚刚下单的交易并非自己操作。“一定是捡到手机的人,使用了我手机上绑定的购物账户。”她告诉记者,“只是这个人似乎并不怎么会用,居然连收货人的地址都没有改,还是默认送到我家。

  因为手机上绑定的支付账户设置了密码,因此尽管对方使用了王小姐的账户下了单,但并没有造成实际的财产损失,王小姐也就没多追究,几天后她重新买了部手机,补了张电话卡。

  然而,令王小姐意外的是3月10日下午,她又收到了购物账户订单提醒信息,这次是对方试图进行手机充值。虽然两次订单最终都没有交易成功,但王小姐感觉到对方一直在努力尝试破译她的支付密码,试图使用她的账户。

   手机绑定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

  事后,王小姐修改了自己的购物账户密码。她告诉记者,从这次的事情看得出捡到手机的人并不熟悉智能手机的使用,也并没有对她造成实际的损失,然而她觉得通过这件事可窥见到移动时代的一些安全隐患。

  现在很多应用程序只要在智能手机上登录一次,手机就会默认记住密码,一直保持登录状态。这样,一旦手机遗失,手机上这些自动登录的应用程序就会向他人敞开大门,比如邮箱内的隐私邮件、电子商务交易信息都会被他人获悉。别人还能轻易使用失主的社交账户,发布微博、微信等。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

  王小姐感慨地总结,自己和身边朋友的日常生活已经极大地依赖手机,手机购物、手机银行、手机交水电煤……这让手机的丢失不再是通讯工具的遗失问题,而可能危及到隐私、财务安全等诸多方面。严重时,手机的丢失甚至会扰乱失主的生活。“经过这件事以后,我研究了一下,发现有些手机里其实有对应的保护设置。启动这个设置后,在使用选定的应用程序时,必须先输入密码才能进入应用程序。”她说,“尽管这样比较麻烦,但安全。

  另外,“因为我的手机绑定了很多手机银行,因此我丢了手机跟丢了钱包一样。为了取消绑定、重新开设手机银行,我必须一家家地跑银行。银行的队伍一排都是上百号人,我最近的双休日都泡在银行了。补办手机卡更夸张,那天我前面排了400多个人,我从早上九点多排到了下午五点。”王小姐表示,相信很多丢手机的机主和自己有着同样的感受。

   设定程序和持证报案可能寻回手机

  丢了手机后,王小姐一直试图寻回手机,但因为她之前没有对手机进行相关设定,因此徒劳无功。

  记者发现,其实现在大部分智能手机本身都自带“寻回手机”功能。比如苹果设备在“设置-i-Cloud”里就有“查找我的i-Phone”选项,打开该选项,一旦手机丢失后就可用失主的苹果账号为丢失的手机定位、锁定手机;魅族手机中也有“寻回手机”的设置,一旦打开这个设置,就可在其官网对丢失的手机进行定位,还能对手机持有者进行偷拍;小米手机中也有类似的“寻回手机”设置。

  此外,如果手机本身没有这样的寻回手机设置,还能通过一些应用程序来实现此功能。比如可以在手机中下载腾讯手机管家,其中有一个“手机防盗”功能,该功能开启后就可以对手机进行远程定位,必要时还可以清空手机中原有的数据。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当手机发生失窃时,失主不要觉得手机寻回的机会不大就放弃报案。报案后一旦有人捡到手机交到派出所或者警方捣毁一个盗窃团伙缴获被盗手机后,可以进行比对。不及时报案,往往会造成赃物无法找回失主的尴尬。

  此外,警方还提醒市民,在购买手机后要保留好购买发票和手机包装盒,因为接到手机被盗案件时,警方需要这些证据证明报案人的手机持有者身份,还会根据失主提供的发票以及手机串号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