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大落成启用

06.01.2015  12:05

  历时三年建设的李政道图书馆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启用,这也是上海交大校园内继钱学森图书馆之后又落成的一座人物纪念馆。李政道先生的长子李中清教授,物理科学领域的院士叶铭汉、杨国桢、陶瑞宝、陈和生、陈森玉,台湾东华大学校长吴茂昆,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翁以登,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王世伟,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上海交大原校长谢绳武,上海交大校党委副书记朱健等领导嘉宾出席落成仪式。 

  李中清教授代表父亲李政道致辞,他深情回顾了李政道先生及家族与上海交通大学久远的渊源,强调“这种关系经历了一个世纪历久弥坚,与时俱进,成为中外学界的美谈。李政道图书馆的建立,又为这个佳话谱写了一个崭新的篇章”。他说,相信能够将父亲的心愿和这座图书馆所体现的学术精神传承下去,把中国科技推向新的高峰。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在致辞中表示,李政道是开创华人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巨擘,是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还是倡导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智慧使者。具有百余年历史的交通大学与出生于上海的李政道先生更大的渊源是一脉相承的精神品格,是历经战乱之变局仍求索不忘初心的赤子之心,是‘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科学精神,是探寻真理、追求梦想、超越自我的人文情怀。他期望交大师生怀揣前辈们的梦想,继续其未竟的事业,传承“储才、强国、兴邦”的使命,弘扬交大精神,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人类文明而努力奋斗。 

  李政道图书馆位于校园西南一隅,太极交融、下棱上方的整体造型宏伟大气,富有设计感,铁锈红色的外墙掩映在绿树之中,既引人注目又与校园风格协调辉映。李政道图书馆被形象地称之为“诺贝尔山”,李政道亲笔书写的“以天之语,解物之道”是李馆陈列展览的主题。李馆的内部空间以“天之语”为形式设计元素,以“物之道”为陈展思路,展现李政道“物理巨擘、赤子情怀、科艺双馨”的伟大成就,分为问道、悟道、传道及超弦四个部分。李政道图书馆由“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和“李政道图书馆(实体建筑)”两大部分组成。馆内存放着李政道毕生积累和收藏的各类科学文献、研究手稿、通讯信件、“艺术与科学结合”作品以及其诺贝尔奖章、证书和其它各类获奖证书等珍贵资料,共收录论文3400余篇,手稿5700余份,信函4万余封,以及图书、音视频等资料两万余件。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李政道是开创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大师之一。1957年,刚刚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因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历史上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李政道还是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为加速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由李政道亲自创立并推动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即著名的CUSPEA项目。 在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该项目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915位。从CUSPEA走出的这些学生,为全球物理学研究贡献了新生力量,更是为中国的物理研究注入了最为先进的理念。 

  为纪念夫人秦惠?,李政道为纪念夫人于1998年捐赠私人储蓄建立了“秦惠?-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政基金),用于支持国内的优秀本科学生进行科研见习工作。 

原文: 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大落成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