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60、70、80后团队讲授“经济思想史视野中的百年党史”|校领导班子暨2021年中层正职干部走进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开展专题学习活动

09.12.2021  18:22

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与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为一篇集大成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深刻阐述了百年大党事业长兴的成功密码,也是指导我们未来继续走向成功的行动指南。

为学校领导干部、教师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精神,12月9日上午,学校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暨2021年中层正职干部走进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开展“经济思想史视野中的百年党史”专题学习活动。校常务副校长徐飞,副校长陈信元,党委副书记朱鸣雄,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刘庆生,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周杰普,中层正职干部和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教师代表出席并参加了本场专题学习,活动由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昉主持。

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程霖首先对整场学习内容作了导读。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发展历程,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过程。程老师介绍,本次党课,由经济学院和高等研究院四位60、70、80后学术传承梯队的教授、副教授,将结合六中全会精神,从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相结合的视角来考察百年党史,洞悉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与实践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程老师对我校经济思想史这一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学科团队建设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燕红忠主要分享了近代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货币制度与思想,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局部执政的经济实践尤其是货币制度实践,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执政背景下的经济建设与货币制度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昉的讲座主要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到1957年党的经济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宝贵经验总结,不仅有对之前经济思想的继承和整合,而且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陈旭东主要分享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话语表达。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济话语体系中,民生话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密切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力和领导地位,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程霖教授的讲座主要关注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的演进。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是中国开展一系列经济建设的认识基础。对这一思想的系统考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方位与进路选择,也有助于向世界贡献经济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在互动交流中,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应望江表示,新时代的学科发展,应以初心为底色,传承优秀基因;应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同类、面向未来;应努力培养造就经济思想史学方面的卓越人才,重视史学学科的发展,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期刊社社长陆蓉谈到,学校期刊阵地历来重视经济史方面的研究,并将始终坚持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努力为建设鲜明财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一流的学科,创办我校一流的期刊。经济学院院长周亚虹谈到,通过专题学习使他更深入地认识到如何从历史的视野看待经济的发展。希望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学科团队对中国经济学的贡献,努力发出属于上财的声音。

陈信元副校长从“总结”“思考”“建议”三方面作了点评和总结。他主要从“货币发行的管理思想”“货币改革要考虑人的利益”“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民生思想”和“创新思想”五方面进行了梳理。他认为,要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在历史描述基础上不断加强思想的凝练和升华,以此推动学校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他建议,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学科可以与中国故事相结合,面向世界更好传播中国声音。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交叉研究引领学科发展。最后,陈信元副校长强调,我校作为一个拥有104年悠久历史的财经类高校,我们的各学科各专业都应高度重视对本学科专业思想脉络、资源的梳理总结,主动开设与各学科专业发展建设相关的中外思想史课程,增强学科思想底蕴,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的卓越财经人才,体现百年名校教书育人的文化传承。

(供稿:侯晓萍 刘澍航  供图:李京烁  编辑:任斌 收稿日期: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