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一线刑事技术女警自述:经得住彻夜的寒冷 战得胜颤栗的恐惧

09.03.2017  22:34

  “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的民警不是端坐在办公室、实验室里,我们跟普通刑警一样出现场,寻找破案的蛛丝马迹。女性在面对案发现场情况时,的确需要投入更大的勇气来战胜自己。但作为民警,女性和男性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要求,也肩负着一样的责任。

  我很骄傲我从事这样一份工作。当你熬过了一整个寒夜,经历过高温下现场腐败的场景,终于等来破案的关键线索时,那样的成就感无与伦比。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减少罪恶的发生。如果犯罪分子知道我们民警无所畏惧而不敢犯案,那是我最乐意看到的。”

   彻夜守候,我看到了上海最美的日出

  作为一名刑警,耐心是“基本功”。我们的日常工作概括起来就是“能动能静”:为了寻找可能存在的物证,我们要在案发现场及其周围来来回回走上好几天;可为了让这些暂时没被发现的证据自己“显形”,有时我们也需要在案发现场蹲守好几个小时。

  有一年冬天,在一户遭遇入室盗窃的居民家中现场勘察时,我根据已有线索作了大胆判断——案犯是从落水管道爬入实施盗窃的。但是当时已经找到的痕迹物证并没有办法对这一判断形成“一锤定音”的举证力。

  因为是晚上,室外光线不足,我们在外围现场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证据。为了确保勘察质量,我和同事约好第二天早上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再次复勘现场。可就在我们收拾好工具准备离开现场时,我特别担心时间一久,可能存在于室外的痕迹会消失。于是我决定回到案发现场,守在我认定会存在痕迹的落水管旁。那时候是寒冬,晚上特别冷。我一个人站在楼下,时而徘徊,时而靠墙,就这么对付了一整夜。

  冬天的日出特别晚。直到早上6时,天空才泛起鱼肚白。随着光线明亮,我立即通知同事找来工具,爬上落水管,果然在距离地面2米多的位置找到了清晰的可疑痕迹。

  证据找到了,要固定下来并不容易。我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还是“铤而走险”,用了两张椅子叠放起来,耍杂技一样爬上去,拍到清晰的影像。最终,就是凭借这点蛛丝马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成功破案。

  上海冬天的早上,太阳是6点30分左右爬上来的。我看到涌破云层的金光,这是我见过最美的太阳。

   每一个细微的可能,都是破案的钥匙

  每当看到一个个暗藏的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技术拨开面纱和伪装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天早上的曙光——这的确如同那天的曙光亮起一样,让我感到再多的艰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一年夏天,我勘察一起凶杀案现场,被害人是一名房产中介。由于现场是一处出租房,进出的人很多,虽然提取到一些鞋印,但是比对工作量实在太大了,而且鞋子还能换来换去。

  以我的经验,犯罪嫌疑人很明显有着一定的反侦察意识,我们在日常可能留下痕迹的家具、墙壁、大门等处,都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这案子有点棘手啊。”当时我们在现场的侦查员一时都没了头绪。不过,被害者身边随意被扔放的几件衣服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直觉告诉我线索就隐藏在衣服里,我决定把衣服带回实验室更进一步寻找线索。在显微镜下通过认真查找,终于在一件毛衣的一条接缝处找到了一滴血迹。

  最后也的确是通过这一滴血迹,我们成功抓住了犯罪嫌疑人。他在审讯时交代,在跟被害者搏斗时,手被割伤了,随手拿了样东西捏了一下,试图止血。就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的细枝末节,却被我们发现了,最终给他自己“致命一击”。

  的确,是直觉给了我破案线索。但这样的直觉并不神秘,它就是在每一次出现场时积累的经验,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也许只是一个褶皱不那么自然,大脑就会提醒我“这里可能存在问题”。

   现场那些不堪的记忆,都是最珍贵的东西

  我从小就想当警察。高考填志愿,我报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当年学校在上海就招一个女生。等到上解剖专业课时,我才被吓得够呛,也曾对自己“稀里糊涂”选择这门专业后悔过。

  那时我想,虽然是刑事科学技术系,毕业了不能直接面对罪犯,但是也能破案伸张正义——用真相还原清白与公道,那么我要面对的血腥恐怖的场景,腐败难闻的味道,都成了严肃的工作对象——我必须全力应对,找出真相。

  在一个公司停车场内物品被盗案的现场,当时中午室外高温达到40多度,我头顶烈日一边勘查一边掐着自己的胳膊默念“别中暑啊,千万别丢人!”。由于外围现场太大,我在仔细搜寻了足足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在停着的一辆车前牌照右侧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关键证据——一口浓痰。

  尽管我脑子里知道对于破案这是“如获至宝”,但胃却诚实地给出了强烈的反应——抑制不住地阵阵干呕。

  还有一次是在市郊一处野外抛尸案现场,被害人的尸体被发现在芦苇荡里。当时尸体已高度腐败变成黑色,头上苍蝇飞,脚下蛆虫爬,难闻的气味令人作呕。等我完成现场勘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能回想起当时的画面。

  可是作为一名刑事技术民警,不论你多爱美、多爱干净,在案发现场这些习惯都必须让路。其实谁又能说,当一名女刑警投入工作之时,不是美丽的呢?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