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2017级首批“高本贯通”试点班举行家长见面会

22.09.2017  20:38
      2017年9月21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召开“高本贯通”“土木工程(高职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职专业: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新生家长见面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陆靖,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褚敏,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秀英,以及三所高校教务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向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家长详细介绍了“高本贯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师资安排等情况。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家长会。

上海市从2010年开始试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2014年开始试点中本贯通人才培养,2017年开始试点高本贯通人才培养。“高本贯通”与“中高贯通”、“中本贯通”一起,构成了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贯通的三个模式,成为上海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市“高本贯通”试点开设招生专业2个(建筑工程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涉及高职院校2所、普通本科院校1所,2017年两个专业共招生76人。

“高本贯通”试点,采用“全国统一高考+专升本考试”的方式招生。学制采取“3(高职)+2(本科)”的5年学制,前3年主要在高职院校学习,后2年主要在本科院校学习。在这5年培养周期内,学生将进行3.5学年理实一体的专业学习和不少于1学年的企业实践。此次选择的专业主要考量是技术技能要求较高、培养周期较长、社会人才需求旺盛且稳定的专业。此次试点工作方案设计于2015年底开始启动,先后召开了15次行业企业专家和职教界专业研讨会,市教委组织的专家论证5次,经过历时一年半的充分调研、研讨与反复论证,最终形成高本贯通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人才培养方案是由本科院校牵头,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进行一体化设计。

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加快实施“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二元支撑”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支撑产业实际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上海开展“高本贯通”试点,不仅符合政策导向,而且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行业认可的优势。在“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强调了“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本贯通”培养的学生符合相关条件后,可在毕业前获得由人社部门颁发的行业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技师级),学生在就业时更有优势。

二是办学资源的优势。“高本贯通”培养可整合专科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优势资源,培养更加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是贯通培养的优势。“高本贯通”通过一体化设计培养方案,能有效解决原有的专科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两个阶段相关专业的课程重复、缺少衔接、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高本贯通”也不同于现有“专升本”模式,将通过将本科相关要求提前3年在高职阶段进行渗透教育,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也可通过反复的循序渐进的知识传输和技能训练,使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更为厚实,专业技能更加扎实,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更强,职业生涯的发展后劲更强。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考入“高本贯通”专业也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学生在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前还要经历两道“关卡”,第一道是在入学1年后,由高职院校组织考核,对不符合“高本贯通”考核要求的学生,予以转入高职院校平行专业或相近专业学习,不再进行“高本贯通”培养。第二道是在入学3年后,学生修满教学计划所设定的前3年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能力水平达到相关要求,并通过专升本考试后,才能升入相应的本科院校进行后2年本科专业学习。最后,在规定期限内修满“高本贯通”培养计划所有学分、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获本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这样的规定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对学习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也可保障通过“高本贯通”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确实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今年是上海“高本贯通”试点开展第一年,市教委高度重视并当即提出了召开“高本贯通”新生家长见面会的工作要求,在开学初,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策划、统一组织,联合召开高本贯通培养试点专业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家长见面会。在家长见面会上,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相关学院负责人向家长以及新生详细解读贯通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由高职院校介绍贯通培养的相关学籍管理制度、学习要求。试点院校的校领导、院系领导、专业主任出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其他高职院校的领导老师出席观摩学习。

通过召开家长见面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的内涵、方式与优势,为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也让家长更加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促进家校共同育人;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便于三校组建联合教研组,统一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大纲和教学考核要求,推动本科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专业课程大纲并在本科院校主导下进行实施,提升专业教学质量。